第1章 緒論
1.1 信息論的形成與發(fā)展
1.2 通信系統(tǒng)的模型
1.3 信息論研究的內容
第2章 信源與信源熵
2.1 信源的數(shù)學模型和分類
2.1.1 信源輸出的消息由隨機變量描述
2.1.2 信源輸出的消息由隨機矢量描述
2.2 離散信源的熵與互信息
2.2.1 非平均信息量
2.2.2 平均信息量
2.3 熵的性質
2.4 離散信源序列的熵
2.4.1 消息序列信息量的一般表達式
2.4.2 離散無記憶信源的熵
2.4.3 離散有記憶信源的熵
2.4.4 馬爾可夫信源的熵
2.5 連續(xù)信源的熵與互信息量
2.5.1 幅度連續(xù)單個符號信源
2.5.2 波形信源
2.5.3 最大熵定理
2.6 信源相關性與冗余度
小結
習題
第3章 信道與信道容量
3.1 信道分類
3.2 單符號離散信道及其容量
3.2.1 數(shù)學模型
3.2.2 信道容量
3.2.3 離散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3.3 離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
3.4 信源與信道的匹配
3.5 連續(xù)信道及其容量
3.5.1 連續(xù)單符號加性信道
3.5.2 多維無記憶加性連續(xù)信道
3.5.3 加性高斯白噪聲波形信道
小結
習題
第4章 離散信源編碼理論
4.1 信源編碼的基本概念
4.2 漸近等同分割性
4.3 信源無失真編碼
4.4 信息率失真函數(shù)及性質
4.4.1 失真測度
4.4.2 信息率失真函數(shù)的定義
4.4.3 信息率失真函數(shù)的性質
4.5 信息率失真函數(shù)的計算
4.6 信息率失真函數(shù)的迭代算法
4.7 香農第三定理
小結
習題
第5章 信源編碼技術
5.1 最佳變長編碼
5.1.1 香農碼
5.1.2 費諾碼
5.1.3 哈夫曼碼
5.2 編碼的實現(xiàn)
5.3 編碼方法簡介
5.3.1 游程編碼
5.3.2 算術編碼
5.4 變換編碼
5.4.1 變換基本原理
5.4.2 常用變換
5.5 現(xiàn)代靜態(tài)圖像編碼技術
5.5.1 編碼原理
5.5.2 編碼效率
5.5.3 一般框架
5.5.4 EZW算法
5.5.5 SPIHT算法
5.5.6 圖像壓縮國際標準JPEG2000
5.6 星載圖像壓縮系統(tǒng)設計
5.6.1 小波變換的硬件實現(xiàn)
5.6.2 SPIHT的硬件實現(xiàn)
5.6.3 JPEG2000的硬件實現(xiàn)
小結
習題
第6章 有噪離散信道編碼
6.1 差錯、差錯控制系統(tǒng)分類
6.2 糾錯碼的基本概念
6.3 譯碼規(guī)則
6.3.1 兩種譯碼規(guī)則
6.3.2 錯誤譯碼概率
6.3.3 費諾不等式
6.4 聯(lián)合典型序列與聯(lián)合漸進等分割定理
6.5 香農第二定理
6.5.1 有噪信道編碼定理
6.5.2 錯誤概率的上界
小結
習題
第7章 信道編碼技術
7.1 線性分組碼
7.1.1 生成矩陣和校驗矩陣
7.1.2 一些特殊的線性分組碼
7.1.3 循環(huán)碼
7.1.4 BCH碼與RS碼
7.1.5 線性分組碼的硬判決譯碼
7.2 卷積碼
7.2.1 卷積碼編碼及描述方式
7.2.2 維特比譯碼
7.2.3 卷積碼譯碼錯誤概率分析
7.2.4 刪余卷積碼
7.2.5 碼率匹配刪余卷積碼(RCPC)
7.3 TCM碼與級聯(lián)碼
7.3.1 TCM碼
7.3.2 級聯(lián)碼
7.4 Turbo碼和LDPC碼
7.4.1 Turbo碼
7.4.2 LDPC碼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