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一句“我生涉世本為口”不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飲食之精華何在?飽腹解饞還是索其真味?也許粵菜能為你找到答案,能讓你食得真味,感得真情。粵菜源于古代百越風味,從秦代開始,和中原的傳統(tǒng)飲食風俗相融合,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直到后來的宋朝,已經形成了廣博紛繁的飲食一大流派。今天,粵菜的一大特點便是取材廣泛,素菜不必多說,說起葷菜,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全都可以作為粵菜的食材來源。其實這是自宋代就已經形成的風俗。南宋的周去非之《嶺外代答》中就曾提到“不問烏獸蟲蛇,無不食之”。粵菜的食材品種不下千百,令人眼花繚亂,其中不乏奇異之輩。往往在外人看來,許多東西都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要是一桌席上的十道菜中,有六七道你都不認識,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兒?;洸舜碇鴰X南的文化,而嶺南原本是荒蠻之地,也是古時罪臣亂黨的流放地之一,這里的文化以前一直是一種“邊緣文化”,和中原的文化有著一定的差別,而且鮮為人知。然而正是這種在邊緣游蕩的文化卻成就出了一縷異香。在外來文化的渲染和沖擊下,兼容、創(chuàng)新也成了粵菜的一大特色。在保持了傳統(tǒng)精髓的基礎上,粵菜取材更加廣博,制法也是不斷推陳出新。不僅如此,粵菜在味道上注重清淡,卻并不是索然無味,粵菜清中有鮮,淡中有咸,奇中不乏美,平中不乏味,這也是粵菜崇尚自然本色的體現?;洸说摹熬?,不僅體現在選料、配料、刀功、火候、器皿、上桌等方面,及至就餐禮儀,都是精益求精?;洸酥?,以廣州為最。在這里還有許多特色風俗,比如飲茶、喝湯、食粥?!帮嫴琛倍?,含義頗豐,其真正的精髓在于五花八門的茶點,人們也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那些美味的茶點。在這里,“飲茶”已經成為了人們尋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休閑、交際的一種最重要的方式。而說到湯,人們更是將湯看得和家一樣重要,湯就是濃縮的家,就是家的味道,最平淡的也是最濃郁的滋味,全都凝聚在這一碗老火靚湯之中了。粵菜的粥食種類也是名目繁多,甚是精美。其實各地都有不同的粥品,而唯獨這里的粥,精細中還有著與眾不同的美味……說了這么多,也只是對粵菜的泛泛之言,若想深諳其種種妙處,還要像一開始說的,自己親自去品味和感悟。食此人間煙火,品味的是精髓,感悟的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