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晚清國家與社會

晚清國家與社會

晚清國家與社會

定 價:¥89.00

作 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等 編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工程叢書·晚清史學科晚清史論叢 第一輯
標 簽: 鴉片戰(zhàn)爭以后

ISBN: 9787802307438 出版時間: 2007-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74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1840~1911年的晚清史,是中國歷史上千古未見之大變局時代。它既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走向崩潰的時代,也是中國開始從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的時代。本書是2006年8月25~27日在蘇州召開的首屆“晚清國家與社會”國際學術討論會的論文集,書中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面,具體揭示了在晚清71年里中國國家和社會所發(fā)生的劇變及其動因,對于我們更好認識晚清中國歷史發(fā)展脈絡及其復雜性,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中國近代政治史研究室正式組建于1978年,其前身為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劉大年所主持的“中國近代史組”,主要任務是研究晚清和民國初年(1840~1919)的中國社會與中國政治。1999年,因學科調整,原中國通史研究室并入,本研究室的研究范圍亦相應有所擴大,即包含了整個明清史(主要是清史)在內,但重點仍在晚清和民初。2002年,本室確立以晚清史為主要研究方向,并擬易名為晚清史研究室。本研究室干相關研究領域在國內長期處于領先水平,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劉大年、羅爾綱、張海鵬等知名學者的帶領下,每年均有一批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研究論著問世,研究領域主要有中國近代政治史理論與方法、太平天國、清末新政、邊疆治理、人口與社會結構、晚清著名政治人物與政治集團、滿族史及滿漢關系等,已經(jīng)發(fā)表了一批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久為國內外同行所注日。本研究室有研究人員12人,其中研究員7人(博士生導師3人),副研究員3人,助理研究員1人,研究實習員1人,學術梯次合理?,F(xiàn)任主任為姜濤研究員。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是該校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它的前身可以追到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和社會學系。學院辦學層次齊全,現(xiàn)有歷史學、社會學等7個本科專業(yè),中國占代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世界史、專門史等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歷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中國近現(xiàn)代史博士點。其中中國近現(xiàn)代史為江蘇省重點學科,歷史學為江蘇省品牌專業(yè)。學院下設歷史學系、社會學系等5個系,吳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紅十字運動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等9個校級院級科研機構。學院具有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共有在職教師83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7人,博士24人,碩士36人。長期以來,學院立足蘇南,面向全國,在學科建設、教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學術交流、服務地方等方面均取得長足發(fā)展,形成了江南社會經(jīng)濟史、吳文化研究、紅十字運動史等特色研究領域。現(xiàn)任院長為王衛(wèi)平教授。

圖書目錄

前 言/1

                  晚清社會
太平天國戰(zhàn)爭與晚清人口姜 濤/3
關于上海外灘公園的歷史記憶熊月之/14
晚清政府對民間秘密宗教的治理——以末后一著教案為例韓志遠/34
太平天國時期國家、地方與會黨的關系——以天地會起義為例邵 雍/55
太平天國時期中國人口損失問題華 強 蔡宏?。?4
太平天國奠都之初的婦女問題侯竹青/76
李提摩太在“丁戊奇荒”時期的賑災活動及其影響散論高鵬程 池子華/93
地方社會與國家的跨地方互補
  ——光緒十三年黃河鄭州決口與晚清義賑的新發(fā)展朱 滸/103
殖民主義影響下的上海公墓變遷陳蘊茜 吳 敏/122
晚清大眾傳媒的社會導向
  ——以《點石齋畫報》中“祥異事件”為對象的分析朱曉田/137
國家與地方關系中的士紳家族:以晚清江南減賦為中心徐茂明/154
清同光年間江寧府城隍廟告示碑考釋——兼論城隍廟的教化功能張 蕾/168
官、民、洋三元互動格局中的商會與中美工約
  交涉及抵制美貨運動許冠亭 王國平/186
清末新式學務團體和教育界的形成:以江蘇省為中心趙利棟/205

                  晚清政局
再談洪秀全與太平天國的評價問題——為金田起義155周年而作 方之光/225
蓋棺論定論難定:張之洞之死的輿論反應?!”?40
時人日記中的光緒皇帝、慈禧太后之死馬忠文/257
從三份歷史文件看庚子之戰(zhàn)的性質與起因朱東安/269
晚清滿漢官僚與滿漢民族意識簡論王開璽/290
立憲派、地方督撫與清廷之間的互動關系
  ——圍繞國會請愿與責任內閣制問題的探討李細珠/307
立憲運動及立憲派與民初議會制的建立季 鵬/324
北洋集團對清室軍權的侵奪及對清末政局的影響馬平安/333
劉麗川上太平天國天王奏折考張鐵寶 吳 瞻/349
吳棠在清淮顧建娣/368
美國政府對辛亥革命態(tài)度的再考察崔志海/380

                  晚清制度
歷代“政府”考王宏斌/401
清代中緬宗藩關系論綱何 瑜 張 波/415
清末督撫衙門的改幕為職關曉紅/433
晚清預備立憲與司法“獨立”遲云飛/443
試論晚清漕運官制變革倪玉平/457
“?!迸c“變”:光緒前期清理州縣積虧及制度因革劉增合/466
晚清外國傳教士的中國法律觀楊大春/482
喬治·托馬斯·斯當東眼中的《大清律例》侯 毅/496

                  晚清經(jīng)濟
洋務運動時期中外貿易狀況變化的幾個問題虞和平/513
盛宣懷與輪船招商局的改制盧伯煒/529
張之洞與滬寧鐵路朱從兵/546
對抗與妥協(xié)間的游移——探析晚清鐵路商辦歷程中的官商關系馬陵合/566
甲午戰(zhàn)爭之前官方對待民辦實業(yè)態(tài)度的再認識李 玉/583
晚清同光年間松江的土地買賣交易形式變化
  ——上海市檔案館藏松江土地買賣契約文書研究之一邢丙彥/600

                 晚清思想文化
南洋歸來知識分子與晚清國家和社會
  ——以辜鴻銘、李登輝和伍連德為例黃賢強/617
嘉道經(jīng)世思潮與晚清社會的近代轉型鄭大華/631
道光朝經(jīng)世實學的復興與黃河文化的流變李 峰/653
近代中國啟蒙者的悲劇——以湖南時務學堂為中心的探討馬 勇/663
晚清史學的發(fā)展與變革劉俐娜/680
論張穆《蒙古游牧記》的史學價值侯德仁/699
有限自由 服從法律——清末兩位有識之士對自由與法律的關系之認識俞 政/714
王韜、容閎的個人經(jīng)歷與近代西學東漸中知識分子的境遇袁 蓉/73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