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為無價值論
一 行為無價值論的由來、發(fā)展和現狀
二 行為無價值論的缺陷
三 余論
第二章 犯罪構成體系
一 對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的批判及其評析
二 德日犯罪體系論的問題及其轉變
三 我國的犯罪構成論的努力方向
四 結語
第三章 社會危害性
一 主觀違法要素的由來
二 對主觀違法要素的批判
三 對我國社會危害性論的反思
四 結語
第四章 間接正犯
一 間接正犯的本質
二 間接正犯的理論基礎
三 間接正犯的成立范圍
四 間接正犯的著手和認識錯誤
五 結語
第五章 不真正不作為犯
一 不真正不作為犯和罪刑法定原則
二 不真正不作為犯的作為義務
三 作為義務論的展開
四 結語
第六章 刑法因果關系
一 刑法因果關系論的研究對象
二 刑法因果關系的特點
三 刑法因果關系的認定
四 刑法因果關系的意義
第七章 客觀處罰條件
一 客觀處罰條件論的歷史沿革
二 客觀處罰條件的爭論焦點和現狀
三 對我國刑法學中相關問題的幾點看法
四 結語
第八章 單位犯罪
一 單位犯罪的定義
二 單位犯罪的成立條件
三 單位犯罪中的疑難問題
四 單位犯罪規(guī)定之反思
第九章 犯罪故意
一 “行為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否“明知”的內容
二 “違法性認識”是否“明知”的內容
三 “明知”的程度
四 若干思考
第十章 過失犯
一 過失犯承擔刑事責任的主觀根據
二 過失犯的客觀方面
三 過失犯的主觀方面
四 過失犯認定中的兩個特殊問題
五 結語
第十一章 事實認識錯誤
一 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
二 具體事實錯誤的處理
三 抽象事實錯誤的處理
四 結語
第十二章 正當防衛(wèi)的主觀條件
一 正當防衛(wèi)主觀條件的具體分析
二 相互斗毆和挑撥防衛(wèi)
三 偶然防衛(wèi)
四 結語
第十三章 緊急避險的法律性質
一 緊急避險的法律性質
二 對生命的緊急避險
三 對自招危險的緊急避險
四 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wèi)的界限
五 結語
第十四章 被害人承諾
一 被害人承諾的類型和法理基礎
二 被害人承諾的成立條件和法律效果
三 對有瑕疵的承諾的處理
四 推定承諾
五 結語
第十五章 未遂犯的處罰范圍和成立條件
一 未遂犯的處罰范圍
二 未遂犯的成立要件
三 結語
第十六章 未遂犯中的危險及其判斷
一 未遂犯的處罰根據
二 未遂犯中的危險判斷
三 結語
第十七章 共犯的性質
一 共犯本質的學說
二 行為共同說的妥當性
三 過失共同犯罪
四 片面共同犯罪
五 結語
第十八章 共犯的處罰根據
一 共犯處罰根據論概說
二 引起說的內部對立
三 共犯處罰根據論的應用
四 結語
第十九章 刑事和解
一 刑事和解的起源和背景
二 刑事和解的基本模式和進展
三 刑事和解的理論蘊涵
四 我國引入刑事和解制度之探討
五 結語
第二十章 刑法的刑事政策化
一 “刑法的刑事政策化”的歷史考察
二 我國刑法的刑事政策化特征
三 刑事司法的刑事政策化
四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