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地方史志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1845-1945)

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1845-1945)

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1845-1945)

定 價:¥21.00

作 者: (美)裴宜理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秘密社會研究譯叢
標 簽: 地方史志 中國史 歷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0053167 出版時間: 2007-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 頁數(shù): 34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秘密社會研究譯叢”以歐美和日本學界的研究為主,探討明清至民國時期,中國的會黨、幫會、民間宗教結社及其與社會政治變動的關系。該書為第一部,是著名漢學家裴宜理的成名作。運用社會生學態(tài)原理和人類學概念來分析華北平原的貧困地區(qū)100年來的農(nóng)民反抗運動,主要圍繞三大事件展開論述——捻軍、紅槍會和共產(chǎn)主義革命。

作者簡介

  裴宜理是著名的中國學家,也是有影響的上海問題研究專家。1948年,她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傳教士,1931年到上海,執(zhí)教于上海的圣約翰大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裴宜理父母攜家離開上海。隔年即1951年遷居日本東京。裴宜理父母繼續(xù)在一所教會大學擔任教授。裴宜理也在日本長大。后歸國。1969年,裴宜理畢業(yè)于紐約的威廉? 史密斯學院(William Smith College),獲政治學學士學位。1971年,畢業(yè)于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獲政治學碩士學位。1978年,畢業(yè)于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獲政治學博士學位。她的教學生涯是從1972年開始的。先后執(zhí)教于密歇根大學、亞里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華盛頓大學、加里福尼亞大學、哈佛大學。她從事教授職務已有10余年,是在華盛頓大學開始這一工作的。為了中國學研究,裴宜理教授曾在中國大陸、臺灣、日本從事專業(yè)學習、研究和講學多年。她是在臺灣開始其漢語學習的。1969年和1971年,曾兩次到臺灣學習漢語。1974年至1976年,到臺灣進行專門的學術研究。1980年夏天、1988年10月、1990年年底、1993年、2000年6月,又數(shù)次抵臺灣講學。她首次回中國大陸是在1979年,當時是以美國一個代表團成員的身份來華訪問的。此后,分別在1979年至1980年、1986年至1987年,以及1983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3年、1995年、1996年的暑期到大陸做訪問學者。還在1981年、1988年、1992年、1995年、1998年至1999年的9月、2000年6月,在大陸講學。關于中國學研究的緣起,裴宜理回憶說,開始進學院時,還沒有想到過要進行東亞問題研究和政治學研究。但當卷入學生反對越南戰(zhàn)爭的洶涌浪潮后,開始對亞洲的革命和政治感興趣了。于是,決定到臺灣學習中文,以更好理解中國革命的發(fā)生及其意義。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反抗序幕:淮北的環(huán)境
地理
人口密度
種植模式
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
土地占有情況
商業(yè)
政府與稅收
生活標準
淮北農(nóng)民的心態(tài)
第三章 淮北農(nóng)民的生存策略
通常的治家策略
侵略性生存策略
掠奪性策略
防衛(wèi)性策略
結論
第四章 從掠奪者到叛亂者:關于捻黨的個案研究
捻黨的起源
早期捻黨的宗旨與活動
捻黨與政府的關系
走向叛亂
捻黨叛亂的組織
為生存而發(fā)起的叛亂
掠奪性叛亂的局限性
結論
第五章 從防衛(wèi)者到叛亂者:關于紅槍會的個案研究
紅槍會的起源
早期紅槍會的活動
走向叛亂
紅槍會與政府的關系
信仰和儀式
組織
結論
第六章 叛亂者遭遇革命者:淮北的共產(chǎn)主義運動
淮北地區(qū)共產(chǎn)黨活動概況
雙方都要打擊!
共產(chǎn)黨發(fā)動群眾的方式
結論
第七章 結語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參考書目
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