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與人性之間的生死博弈 解析大明王朝衰亡的歷史真相《閑看水滸》作者十年砍柴 像吳思那樣去探究歷史晚明君臣的精神氣質和行為舉止,今人看來也許十分陰郁古怪,讓人疑惑不解。專權程度遠邁前代的皇帝,有權打文官的屁股甚至殺死他們,可面對效能遞減的暴力,要么是選擇躲進深宮要么是濫用重刑,險些而外別無他法;文官集團內意氣激蕩,有不畏死的官員在皇帝面前保持心理上的道德優(yōu)勢,將逆龍鱗視為英勇壯舉讓皇帝無可奈何,也有怕死貪財的官員則忽悠皇上中飽私囊。彼此合作了兩千年的東家和伙計,即皇帝和文官們,竟然不知道再如何相處下去。在爭吵、賭氣中,莊稼地荒了,盜賊進院了。最終,土地和宅子不得不歸了別人。明王朝的政治構架在技術層面設計十分精密,幾乎對社會進行全面控制??蓮膹埦诱闹信d,到崇禎帝殉國,僅僅七十一年。是什么力量摧毀了這個看起來控制嚴密的龐大帝國?十年砍柴用精煉活潑的語言講述帝國覆亡的全過程,再用深邃獨到的思考分析帝國覆亡的歷史因緣。這是一篇當代語境下的《過秦論》。中國傳統政治史上最重要的兩種角色:皇帝和士大夫,在明朝留給接班人的印象極其深刻且困惑。時至晚明,他們所呈現出來的陰有腳陽春則怪異的精神氣質,預示了帝國的覆亡。明亡不足惜,可嘆的是,它徹底阻壞了中國士人階層的入世想象。晚明尚不乏逆龍鱗的直臣,而清廷滿朝大臣,卻盡是奴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