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是我國古代蒙學綜合性讀本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它流行時間長,范圍廣,影響大。相傳為宋末大學問家王應麟編撰?!度纸洝方Y構嚴謹,文字簡潔,概括性極強,在千余字的篇幅里容納了大量的知識和道德規(guī)范。它三字成句,或三字倍數成句,短而諧韻,讀起來瑯瑯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記誦。 《三字經》具有識字、增廣見聞和道德教育的功能,文筆自然,樸實無華,其中有段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華五千年歷史的變遷,歷來備受贊譽?!度纸洝贰ⅰ栋偌倚铡?、《千字文》,俗稱“三百千”,《三字經》后來居上,盡管這里的“居上”是源于數字順序,未必便是價值和聲望的高低排列,但事實上,綜其覆蓋讀者之廣、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傳時間之久觀而言,《三字經》在中國古代蒙書教材中,不能不說是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書?!度纸洝返膬热荽笾路譃槿齻€板塊,先是為人的基本道德觀念和以數字為線索串起來的一些基礎常識,再是舊時學生的知識體系的簡潔,其中尤詳于歷史知識,最后是一些勸學的小故事和格言。相比于《千字文》,《三字經》的語言更加淺顯,其文義很少有需要注解才能讀通的,但由于以三個字為一個單元,其壓縮率更高,所以其中的不少常識和故事經過了提煉而有許多簡省,同時不少段落也難以像一般散文那樣完全對應地譯為白話。根據這種情況,在注解過程中我們更側重相關內容的適當擴展,一般在每一個部分之下先給出其內容大意,然后根據內容或介紹相關的知識,或聯系今天實際做一些簡評,或補充相應的故事,使之基本上易于理解并能在更大程度上適應今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