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去過西藏,印象中那里很遙遠,第一次認識它是通過影片《農奴》。影片所表現(xiàn)的暗無天日的西藏、農奴們被農奴主挖眼剝皮的境遇,著實讓當時還幼小的我驚恐萬分,第一次知道什么叫野蠻和殘暴,從此,心理上對西藏有一種本能的拒絕。后來聽了才旦卓瑪高亢悠揚的歌,得知那里的農奴們已告別了過去,過上了自由的生活。再后來,見到西藏的風景圖片,看見藍天白云下綿長靜淌的雅魯藏布江,才知道西藏還有美麗的一面。近些年,總有人不斷前去旅游觀光,說那里的布達拉宮,講那里的宗教民俗,還有缺氧的惡劣氣候,西藏于我又變得神秘起來。西藏,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直至讀了《藍天白雪集》(河南文藝出版社2002年出版),對西藏才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西藏既有俊秀美麗的風光,也有詭異奇特的險峻之景;既有淳厚古樸的民風,也有一女多夫等陋習;既有熱愛和平的人民,也有內藏禍心的狂僧。奴役——斗爭——和平——分裂——再斗爭直至走向和平,是西藏真實的歷史。 《藍天白雪集》的作者陳奎元同志,曾在西藏自治區(qū)主政達8年之久,獨特的身份,使其具有他人所不能具有的生活與生命的體驗,對西藏的認識,亦是一般的旅游觀光者所難以攀及的深刻。如是,我想,以他親身經歷,將真摯的情感與真實的感受賦予《藍天白雪集》藝術體現(xiàn)的詩集,所傳達的西藏印象,應該比旅游者的游記來得更準確,也更全面和真實吧。在詩人的眼中,天地萬物皆可成為審美對象,當其把詩人的意志淋漓盡致地傳達之時,人們才慨嘆,原本天地萬物極富靈性。詩人把升華了的感情傳遞給我們,把凈化了的感性與理性完全賦予這些載體,詩作就孕育而生了。靜坐案邊,細細品味這本《藍天白雪集》,原本對雪域高原的神秘猜測,對人生支離的感悟,對人民公仆借時奮斗的崇敬都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