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中國政治中國現代化進程

中國現代化進程

中國現代化進程

定 價:¥29.00

作 者: 段治文、鐘學敏、詹于虹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革命和建設問題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8054485 出版時間: 2007-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0開 頁數: 307 字數:  

內容簡介

  現代化是什么?現代化何以成為一種思潮?從歷史的角度看,世界的現代化進程無疑首先發(fā)生在西歐,而后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qū)和北美,從20世紀開始,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所有國家也都先后開始了現代化進程。而對現代化研究或者說對現代化思潮的研究,則是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從那時開始,在世界范圍內,現代化研究,發(fā)展研究,就成為國際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大新課題,并方興未艾,正形成新的分支學科或邊緣學科。以下我們對20世紀50年代以來西方現代化思潮的緣起、內涵、發(fā)展等問題做一評述。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現代化進程》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當代西方現代化理論
一、現代化的內涵和現代化思潮興起的背景
1.關于現代化的含義
2.現代化理論形成的背景
3.現代化思潮的理論淵源
二、當代西方現代化思潮的主要理論
1.經典現代化理論
2.后現代化社會理論
3.后發(fā)展現代化理論
三、兩點評論
1.“現代化”還是“西方化
2.”現代化“與”殖民化
上篇 中國現代化進程專題研究
第一章 中國現代化的開端及其特點
一、中國在近代世界的落伍與世界資本主義的擴張
1.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
2.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走向衰落
3.世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與殖民擴張
二、外國入侵下中國被迫納入世界現代化軌道
1.鴉片戰(zhàn)爭與中國國門被打開
2.經濟結構的變動和社會階級關系的新變化
三、中國現代化開始時的特點
第二章 中國現代化第一次機遇的形成及其喪失
一、1840-1895年:中國現代化第一次機遇的形成
1.第二次現代化浪潮為中國現代化啟動提供了重要契機
2.外部刺激或外力推動是后發(fā)展國家啟動現代化的共同特點
3.一些具有潛在“現代性”的因素為適應現代化潮流提供了條件
二、第一次現代化發(fā)展機遇喪失的原因
1.上層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現代化政權的領導
2.下層缺乏一個強大的現代化的民間推動力量
3.少數覺醒的知識分子難以承擔歷史賦予的雙重使命
第三章 近代中國人對現代化出路的最初探索
一、近代中國人探索國家出路的艱辛歷程
1.地主階級的自救:從“開眼看世界”到洋務運動
2.農民階級的抗爭:太平天國運動I
3.資產階級的奮斗: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I
二、中國古代理想社會觀和近代空想社會主義思潮
1.中國古代的理想社會觀
2.洪秀全的農業(yè)社會主義思想
3.康有為的大同社會學說
4.孫中山的民生社會主義思想
三、社會主義方向:歷史的選擇
第四章 中國現代化第二次機遇的形成及其再次延誤
一、為什么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具備了現代化發(fā)展的機遇
1.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的建立是后發(fā)展的中國現代化機遇展現的基礎
2.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fā)展以及西方產業(yè)結構的升級和轉移
3.兩大陣營的對立與世界局勢的相對穩(wěn)定
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現代化發(fā)展機遇問題的認識
1.對中國現代化發(fā)展前提的認識
2.對中國現代化價值取向的認識
3.對工業(yè)化問題的認識
4.對世界科技革命發(fā)展的認識
三、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現代化機遇被延誤的原因
1.權威政府走向非理性,后發(fā)優(yōu)勢轉為后發(fā)劣勢
2.意識形態(tài)的強化導致中國與世界現代化內在聯(lián)系的阻隔
3.政治化代替科學化,現代化偏離軌道
……
下篇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人物分析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