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第一編 1949年以前的編纂實踐
第一章 新文學史編纂的開端
一 胡適的《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
新文學史研究的開始——《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的貢獻
二 “附驥式”的新文學史
趙景深的《中國文學小史》——陳子展的《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等書——馮沅君、譚正璧等的論述
三 文化保守主義眼中的歷史
錢基博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透過文化保守主義的眼鏡——尖刻但發(fā)人深省
四 突兀而現(xiàn)的兩部文體史
態(tài)度偏激的戲劇史——品位不高的詩歌史——未能成功的原因
第二章 大學里的新課程
一 朱自清的新文學史課
《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文體分類型的體例——新文學史編纂傳統(tǒng)的創(chuàng)立
二 周作人的講演稿
周作人講演“中國新文學源流”——循環(huán)論的觀點
第三章 新文學史著作的出現(xiàn)
一 王哲甫的《中國新文學運動史》
第一部中國新文學史著——比較豐富的內容——平穩(wěn)客觀的態(tài)度——創(chuàng)作述評的不足
二 1930年代其他幾部著作
伍啟元的《中國新文化運動概觀》一王豐園的《中國新文學運動述評》一鮮明的階級論色彩——吳文祺的《新文學概要》——弗里契機械論的影響
三 一次大規(guī)模的造史運動
《中國新文學大系》各集導言——史料的價值——獨特的史識和鮮明的學術個性——“身作”、“心構”一身而二任——其他
第四章 抗戰(zhàn)以后的進展
一 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國文藝思潮論》
新的歷史條件——政治斗爭決定文藝斗爭的觀點——保存史料的成績
二 周揚的《新文學運動史講義提綱》
《新民主主義論》的發(fā)表——《提綱》的特色和新因素——另一種學術風格
三 任訪秋、藍海等人的著作
李一鳴的《中國新文學史講話》——任訪秋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幾個方面的獨特性——藍海的《中國抗戰(zhàn)文藝史》——蒲風等的文體史
四 1949年以前編纂實踐的小結
第二編 1949年以后的編纂實踐
第五章 新學科,新課程,新教材
一 新情況和新特色
第一次“文代會”對新文學史的總結——勝利者的需要——建國后新文學史編纂的變化
二 新學科的建立
《(中國新文學史)教學大綱》——論證無產階級對新文學的領導
三 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
幾項新的“第一”——《史稿》的成就和特色繼承朱自清的傳統(tǒng)一打著時代的烙印
第六章 新文學史著作的政治化
第七章 思想解放和學科的恢復
第八章 洶涌而起的編史熱潮(一)——文體史編纂的眾多收獲
第九章 洶涌而起的編史熱潮(二)——全面開花的各類新文學史的編纂
第三編 歷史的啟示
第十章 新文學史編纂的歷史回顧
第十一章 新文學史常變探因
第十二章 新文學史編纂中的幾個關系
第十三章 新文學史編纂學問題
第十四章 新文學研究的主體
參考書目
舊版后記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