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區(qū)域地質背景
1.1 殼-幔結構及地球動力學
1.2 基底特征與地殼演化
1.3 地層系統(tǒng)
1.4 構造動力學及構造格局
1.5 巖漿巖特征及巖漿活動時代
1.6 地球物理場與地球化學場
2 閃長巖類巖石學、巖石化學與地球化學
2.1 巖體地質與巖石學特征
2.2 巖石化學
2.3 稀土元素
2.4 微量元素和揮發(fā)組分
2.5 穩(wěn)定同位素
3 侵入巖漿作用的熱力學與動力學
3.1 巖漿結晶的物理化學條件
3.2 閃長質巖漿的熔體結構
3.3 巖漿熔體中水的含量和水的熱力學性質
3.4 閃長質巖漿的黏度與密度
3.5 巖漿上升通道及巖漿上升速度
3.6 巖漿侵位機制、定位深度及侵位時的溫度
3.7 閃長質巖漿對流分析
3.8 閃長質巖漿冷卻速度
3.9 晶體的沉浮行為及分布機理
4 月山礦田侵入巖漿作用和巖石成因
4.1 常量元素對成巖機制的反演PER分析
4.2 微量元素對成巖機制的反演
4.3 Sr、O同位素對成巖機制的反演
4.4 閃長巖類原始巖漿的性質與形成機制
4.5 成巖構造環(huán)境
5 銅、金礦床地質
5.1 矽卡巖型礦床
5.2 熱液脈型礦床
5.3 礦床中金的賦存特征
6 成礦流體成分及物理化學條件
6.1 流體包裹體特征及成因意義
6.2 成礦流體成分
6.3 成礦物理化學條件
7 成礦作用的地球化學
7.1 礦床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
7.2 礦床的氫、氧、碳同位素體系
7.3 礦床的硫同位素體系
7.4 礦床的鉛同位素體系
7.5 礦床的硅同位素
7.6 礦床的氦、氖同位素
8 成礦作用動力學過程
8.1 成礦流體的動力學參數
8.2 成礦流體的遷移速率和遷移通道
8.3 流體和成礦物質的遷移規(guī)模
8.4 成礦流體中成礦物質的遷移形式
8.5 水-巖作用
8.6 成礦流體輸運-化學反應成礦動力學
8.7 成礦物質的沉淀條件與礦床定位機理
9 成礦流體系統(tǒng)演化模式
9.1 成礦物質來源
9.2 成礦作用
9.3 成礦時代
9.4 成礦流體演化模式
主要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