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凡例
卷首敘論
卷一 上古至秦
一 古代茫昧難征
二 孔子刪述之影響
三 詩經為后世感化文學之祖
四 春秋時詩學之盛
五 縱橫家為詩教之流變
六 論著文之肇興
七 諸子文學之影響
八 戰(zhàn)代文學風氣有三大宗主
九 楚辭為賦家之祖
十 贏秦統(tǒng)一與文學
卷二 漢至隋
一 辭賦蔚蒸之因緣
二 兩京賦體之流別及其作家之比較
三 賦家之旁衍
四 漢樂府三聲之消長
五 兩京當詩體窮變之會
六 史體之大成及馬班之同異
七 篇體變古之漸
八 建安文學之殊尚
九 魏晉之際論著文之盛況
十 六朝詩學之流變
十一 南北風謠特盛及樂聲流徙之影響
附錄 文體孳乳分合簡表
《劉永濟集》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