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藝術史藝術史的視野:圖像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意義

藝術史的視野:圖像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意義

藝術史的視野:圖像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意義

定 價:¥78.00

作 者: 曹意強 等著
出版社: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叢編項: 美術史文叢
標 簽: 藝術理論

ISBN: 9787810835985 出版時間: 2007-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64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結集的48篇論文,原刊于1986年至2006年的《新美術》。這些論文闡述了美術史與人文學科的互動關系、圖像證史的理論與方法、中外藝術史學的發(fā)展,以及歐美藝術史的現(xiàn)狀與趨勢。世界學術領域發(fā)展表明,藝術史自19世紀以來已成為人文學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些文從不同的視角說明,美術史的研究不僅沒有充當其他人文學科的配角,而且為整個人文學科提供了新工具,提示了新層面。瓦爾堡和潘諾夫斯基運用圖像解讀藝術深層的思想和文化涵義,其圖像學方法開啟了現(xiàn)代符號學研究;沃爾夫林的形式分析為文學和音樂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和描述模式;貢布里希的藝術心理學研究給現(xiàn)代科學帶來了新的啟示。

作者簡介

暫缺《藝術史的視野:圖像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意義》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序——論圖像證史的有效性與誤區(qū)
第一部分 藝術史與人文科學
 作為人文學科的藝術史
 人文科學的危機和藝術史的前景
 歷史及其圖像
 圖像與歷史——哈斯克爾的藝術史觀念和研究方法
 “圖像證史”——兩個文化史經(jīng)典實例:布克哈特和丹納
 藝術史與“情境分析”——波普爾的客觀理解理論在藝術史研究中的意義
 藝術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
 視覺文化分析模式
 視覺習慣與文化——巴克森德爾的《意圖的模式》
第二部分 歐洲藝術史學
 批判的藝術家
 德國哲學與藝術史——從康德到施奈瑟爾
 “藝術史這父”——讀G·W·F·黑格爾的《美學講演錄》
  貢布里希對黑格爾主義批判的意義
 作為認識活動的視覺藝術形式創(chuàng)造——康拉德·費德勒與近代德意志藝術史科學
 里格爾的藝術史概念
 沃爾夫林與新康德主義
 美術史
 英國藝術史的成長和它從歐洲獲得的益處
 達卡維爾:18世紀歐洲的冒險家與藝術史家
 藝術史、藝術批評和藝術闡釋
 瓦薩里藝術理論中的三個概念
 圖像志
 論藝術與鑒賞
第三部分 新藝術史
 新視野中的歐美藝術史學(導論)
 巴克森德爾的藝術史
 圖像與語言的轉向——后現(xiàn)代主義、圖像與符號學
 藝術史的獨特界面——西方女性主義藝術史觀述評
第四部分 中國美術史學
附錄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