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買書、藏書,這無疑是古今中外讀書人共有的雅事,非獨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為然。只是在常常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的年代里,還有那么一些不改積習的讀書人,自己讀書還不夠,還舞文弄墨談讀書,此也足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大概也正因為這近百年的風風雨雨,使得談讀書的文章多少沾染一點人間煙火味,遠不只于考版本訓字義。于是,清雅之外,又增了一層苦澀,更為耐人品味??墒?,時勢的過于緊逼,又誘使好多作家熱心于撇開書本直接表達政治見解,用意不可謂不佳,文章則難免遜色。當然,這里談的是關于讀書的文章;政論自有其另外的價值。不想標舉什么“雅馴”或“韻味”,只是要求入選的文章起碼談出了一點讀書的情趣。既然識得幾個字,就不免翻弄翻弄書本,這也是人之常情,說不上雅不雅??勺詮淖x書成為一種職業(yè)準備,成為一種仕進的手段,讀書人的“韻事”一轉而為十足的“俗務”。千百年來,“頭懸梁,錐刺股”的苦讀,居然成了讀書人的正道;至于憑興趣讀書這一天經地義的讀書方式反倒成了歪門邪道——起碼是誤人子弟。于是造出一代代拿書本當敲門磚而全然不懂“讀書”的凡夫俗子,讀書人的形象自然也就只能是一臉苦相、呆相、窮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