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由Sanger和G訂bert分別建立了DNA雙脫氧測序和化學測序技術?,F(xiàn)在DNA測序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從每天能讀幾千個堿基對序列的小規(guī)模測序,發(fā)展到如今每天能夠進行成千上萬個序列的精確測定,成為數(shù)十億美元的“產業(yè)”。世界上幾個大的測序中心建立了大規(guī)模的基因組測序平臺,支持幾乎所有大學和大型醫(yī)院的DNA測序工作。國際生物信息學中心擁有存儲約一千五百萬堿基對序列信息的能力,我們正處于一個“后基因組”時代。然而DNA測序在生命科學和醫(yī)學的許多領域,仍然是一個主要的診斷和研究手段。這種強勁的需求,推動了新的測序技術的發(fā)展。這些新技術既不用電泳,也不用Sanger測序方法,而是通過DNA合成的方法進行測序,包括在固相表面上進行的多重平行測序反應,每一個循環(huán)的數(shù)據(jù)通過成像的方法獲得。最近有一項由454生命科學和馬普研究所制定的計劃,使用合成法測序技術測定穴居人基因組,該計劃顯示了這些新的DNA測序技術在后基因組學研究中的強大作用。這將成為第二代全人類基因組項目,而且預計將進一步陜速提升我們對人類基因組生物學知識的認識,加深我們對人類遺傳性疾病機制的了解。本書匯集了DNA測序技術的一些新的進展,全書的框架由一系列綜述組成,主要包括Sange,和SBS測序方法的進展(Kumar and Fuller)、毛細管電泳和微型集成系統(tǒng)(Xiong and Cheng)、MS測序(Ehrich et al.)和應用(Mitchelson et al.)。還包括了一些最新的進展,如SBS技術的新進展(Margulies et al.)、核酸染料SBS測序方法(Edwards et al.)、通過循環(huán)合成實現(xiàn)單分子測序(Hebert and Brasiavsky)、納米孔測序(Lee and Meller),以及陣列DNA的光標測(Schwartz et al.)。在書的最后,討論了基因組拼接(Mc(;rath)中的生物信息學工具、古代和環(huán)境DNA樣品(Kowalchuket al.)的測序和SBS序列拼接工具(Keith et al.)等SBs測序的新應用。作者真誠希望此書的出版和發(fā)行能夠引起學生和研究人員對測序這個關鍵基因組學技術的興趣,并引發(fā)相關的技術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