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小說言情小說又來了,愛情

又來了,愛情

又來了,愛情

定 價:¥25.00

作 者: (美)萊辛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言情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2744244 出版時間: 2007-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 367 字數:  

內容簡介

  《又來了,愛情》故事中所有的線索都圍繞一場話劇的排演展開。戲內,十九世紀的傳奇才女朱莉因為地位卑做,兩度被富家子弟始亂終棄,最后投水自盡戲外,編劇薩拉守寡多年,魅力卻如窖藏多年的醇酒,借著戲劇氛圍的催化,悄然啟封,一時醉倒了幾個原本素昧平生的男人。其中包括該劇的導演和兩位男主演,都要比薩拉小二三十歲。一個個愛情或者疑似愛情的漩渦將薩拉卷入其中,漸漸形成一股強大的風暴,眼看著就要讓她無法自拔……作為小說大師多麗絲·萊辛晚年的代表作,《又來了,愛情》的情節(jié)或許不如《野草在歌唱》那般戲劇化,技巧或許不如《金色筆記本》那般復雜,但文字中傳達的情愫顯然更為微妙——那些游離于情節(jié)的聲音、言辭、氣息,恰恰構成了這部小說最動人的部分。

作者簡介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獲得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為當代英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1919年出生于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國人。在萊辛5歲時她全家遷往羅得西亞,此后20余年家境貧困。她15歲(又有說是12—13歲)時因眼疾輟學,在家自修。16歲開始工作,先后當過電話接線員、保姆、速記員等等。她青年時期積極投身反對殖民主義的左翼政治運動,曾一度參加共產黨。榮辛曾兩次結婚并離異,共有3個孩子。1949年她攜幼子移居英國當時兩手空空,囊中如洗,全部家當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說草稿。該書不久以《青草在歌唱》(1950)為題出版,使萊辛一舉成名,它以黑人男仆殺死家境桔據、心態(tài)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為題材,側重心理刻畫,表現了非洲殖民地的種族壓迫與種族矛盾。此后萊辛陸續(xù)發(fā)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們》——即《瑪莎·奎斯特》(1952)、《良緣》(1954)、《風暴的余波》(1958)、《被陸地圍住的》(1965)以及《四門之城》(1969)——以誠實細膩的筆觸和頗有印象主義色彩的寫實風格展示了一位在羅得西亞長大的白人青年婦女的人生求索。這期間她還完成了一般被公認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筆記》(1962)。大約從六十年代以來,萊辛對當代心理學及伊斯蘭神秘主義思想的興趣在作品中時有體現,但她仍然關注重大的社會問題。七十年代中她撰寫了有關個人精神崩潰的《簡述下地獄》(1971)及討論人類文明前途的《幸存著回憶錄》(1974)?!逗诎登暗南奶臁罚?973)講述一位中年家庭主婦的精神危機。此后她另辟蹊徑,推出一系列總名為《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檔案》的所謂“太空小說”;包括《什卡斯塔》(1979)、《第三、四、五區(qū)域間的聯(lián)姻》(1980)、《天狼星試驗》(1981)、《八號行星代表的產生》(1982)等,以科幻小說的形式寫出了對人類歷史和命運的思考與憂慮。萊辛是一位多產作家,除了長篇小說以外,還著有詩歌、散文、劇本,短篇小說中也有不少佳作。近年來仍不斷有新作問世。像《簡·薩默斯日記》(1984)和《好恐怖分子》(1985)一類作品,就題材和風格而言,似是對作者早期寫實方法的一種回歸。

圖書目錄

前言
  人道主義者萊辛(代序)多麗絲.萊辛(DorisLessing)1919年10月22日生于波斯(現稱伊朗)卡曼沙,其父阿爾弗雷德.庫克.泰勒原任銀行職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當了英國軍官,負傷后失去一條腿。照看他的護士莫德.希斯特.麥克維與他相愛而結婚,多麗絲是他們的長女。她五歲時,全家遷居非洲南羅德西亞(現稱津巴布韋),弟弟哈里至今仍在當地生活。戰(zhàn)爭毀滅了泰勒的前途和信念,使他沉溺于幻想之中,他的農場嚴重虧損,把全家引向厄運。
  這一切在多麗絲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由于患眼疾,她十四歲輟學,回家自修。十六歲時,她到電話公司擔任接線員,此后又當過保姆和打字員。童年的困苦生活,為她的文學生涯提供了某種準備。據她自述:“我所熟悉的那些作家,或者我曾讀到過他們生平事跡的作家,都有一個共同點:一個緊張壓抑的童年。我的意思并不是說,這必然是一種不幸福的童年生活,而是指那些孩子們很早就被迫獲得了自我意識,不得不學會如何去觀察成年人,去估量他們,去理解他們心中的真實想法,而這些想法與他們嘴里所說的顯然有所不同。那些不斷注意觀察每一個人的孩子他們已經獲得了最佳的初步訓練?!边@種來自生活的自我意識和觀察能力,又由于刻苦自學而得到了強化。在孤獨而早熟的童年,她閱讀了大量19世紀歐洲文學名著,這使她不僅敏于觀察,而且獲得了一種清晰的批判眼光,善于透過表象抓住本質。多麗絲自學了打字和速記,成為羅得西亞議會秘書,在1947年又當了南非《衛(wèi)報》記者,這些工作拓寬了她的視野,并且加深了她對于各種社會問題的了解。1939年,多麗絲與弗蘭克.威士頓(FrankWisdom)結婚,他后來升任沙士伯里(Salisbury)高等法院法官。他們生了兩個孩子,于四年后離婚。多麗絲同情被壓迫的人們,痛恨社會的不公正,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參加了共產黨。1945年,她與帶有猶太血統(tǒng)的德國共產主義者戈特弗里德結婚。兩年之后,婚姻破裂。戈特弗里德去了東德,后來當了駐烏干達大使。多麗絲帶著他們倆所生的孩子彼得和她第一部小說的手稿,回到了英國。雖然已經離異,她的姓氏仍冠以夫姓萊辛。
  萊辛在英國成了專業(yè)作家,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以反對殖民主義和爭取自由平等的社會政治斗爭為題材,采用傳統(tǒng)現實主義敘事手法。這個時期的作品包括長篇小說《野草在歌唱》(1950)和一系列以非洲為背景的短篇小說。第二個時期以現代婦女所面臨的困境和她們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為題材,在藝術形式技巧上進行了大膽實驗,并且試圖揭示人物心理活動更深層次。這個時期的作品包括著名五部曲《暴力的兒女們》(19521969,卷一:瑪莎.奎斯特;卷二:恰當的婚姻;卷三:風暴余波;卷四:死胡同;卷五:四門之城)以及膾炙人口的《金色筆記》(1962),《黑暗之前的夏天》(1973)。第三個時期包括《幸存者的回憶》(1974)和系列小說《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19791983),這些作品用寓言、幻想的形式,來顯示人類所面臨的危機,并且預言世界的未來。最后一個時期又回到現實主義敘事風格,然而文風更為簡潔,題材也相對地比較狹窄。這個時期的作品包括《簡.索默斯日記》(1984),《好恐怖分子》(1985),《第五個孩子》(1988),以及您正在閱讀的這部小說《又來了,愛情》(1995)。以上分期,不過是標出一個大致上的發(fā)展過程。由于她的小說風格和題材有時出現前后相互穿插的情況,分期年代難以具體界定。萊辛著作等身,在這篇序言中不能一一詳細論述,只能簡單介紹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借一斑而窺全豹,使讀者了解萊辛小說創(chuàng)作的概貌。
  ……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