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經濟篇
滿話好講,滿飯難吃
奧運經濟,商機還是危機
何謂“節(jié)約奧運”
什么是奧林匹克市場開發(fā)的真諦
利用賽事促進城市發(fā)展
北京奧運會將給中國體育帶來什么
運動會籌辦工作誰負責執(zhí)行
跳出體育運動圈子來考慮
是否能用掙錢與否來評價奧運會的得失
利用奧運會做好自己的蛋糕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在于“吃透兩頭”
奧運會標志性建筑應該獨一無二
體育產品范圍究竟包括什么
奧運會并不是一筆運動賽事生意
體育彩票公益金應當如何使用
利用奧運會帶動各種知識型服務需求
給中國體育用品一個機會
奧運不能簡單貨幣化
對奧運會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的看法
奧運經濟發(fā)展和奧運市場開發(fā)
淺談北京奧運經濟的分配
企業(yè)贊助奧運會等于一種投資
論“奧運后經濟滑坡”
反對出售國家體育場的冠名權
奧運經濟,要市場運作更要政府主導
蛋糕公正切分 奧運經濟乃經濟現象
企業(yè)贊助體育眼光應長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保護奧運知識產權 商家切忌“鉆奧運空子”
奧林匹克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品牌
為什么奧運會不能是投機只能是投資
知名企業(yè)參與奧運商機的四種類型
股市投機者別拿奧運說事了
奧運贊助不是現買現賣的交易
奧運不是一塊唐僧肉
物價指數又創(chuàng)新高 對奧運影響不大
市場收入增長 16.25億美元預算超支不足慮
奧運是經濟發(fā)展助動平臺 拆遷活動不違民意
保護民族品牌利益和承諾要平衡發(fā)展
非量化配合指標同量化指標同等重要
謹防泡沫經濟 奧運投資要放眼未來
理性看待奧運商機 共同維護“奧運特許”權益
北京奧運篇
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兩重意義
奧運會以外某些風險因素值得關注
清醒面對北京奧運會
如何做奧運的文明觀眾
2008奧運會馬術賽放在香港為上策
人文奧運需從社會風氣抓起
以人為本
以人文尺度打扮奧運
08奧運會比賽問題的“瞎想”
北京奧運嚴打隱形市場 防止其乘虛而入
“綠色奧運”應提倡利他 環(huán)保是社會問題
2008年奧運會主題歌曲需要一個主題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需要有個主題
北京奧運門票“雙低” 如何執(zhí)行成關鍵
綠色奧運的理念
倒數500天再上征程 為后世留下奧運遺產
中國人有能力為世界做出貢獻
過分看重金牌不可取 要理性思考
奧運火炬如此接力 路線和火炬手是關注點
高清電視的享受 北京奧運引入高清
2008年奧運倒計時一周年 該給自己挑毛病了
2008年北京奧運究竟給我們帶來什么影響
非體育因素作祟 中國人要幫中國人
辦好奧運會及全國 08是整頓風氣難得契機
奧運不是08唯一大事 辦好奧運會全國受益
提倡體育精神 北京奧運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08備戰(zhàn)未受真正考驗 檢測階段不應怕問題
態(tài)度決定一切 08奧運服務還有差距
08奧運會金牌對我們有多大重要性
圣火傳遞不經過中國臺北責任在臺方
迎接奧運媒體應該擔負起社會責任
反興奮劑仍屬后發(fā)制人 國際奧委會任重道遠
金牌戰(zhàn)略不能變 要長自己家的志氣
奧運門票剛性稀缺 黑市投機需警惕
08讓誰不爽 國際認可北京還需努力
投機者“賭”奧運門票 除黑市需智慧
獎牌榜?金牌榜?從經濟成本看奧運獎牌價值
保護奧運知識產權請不要“一刀切”
“化療”金牌意識 重視體育精神 激發(fā)榮譽感
我們的福祉 迎接2008奧運北京城喜換新顏
奧運回憶篇
各屆奧運會各有各的規(guī)律
體育館的管理和利用
以平常心看待都靈冬運會中國兵團
奧林匹克意識不完全等于體育意識
參加冬奧會的經歷值得回味
解讀奧林匹克運動面對的威脅
回顧性分析1964年奧運會
霍英東為中國體育所做貢獻值得紀念
我們?yōu)閵W運奮斗了五十年
我曾給薩馬蘭奇“打雜”
50歲劍俠再出鞘 欒菊杰為08奧運自費掙積分
五十年五環(huán)路 回憶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
五十年五環(huán)路 一票之差使北京敗給悉尼
五十年五環(huán)路 回憶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
1984洛杉磯奧運會中國軍團不是神話
過度商業(yè)化惹抱怨 亞特蘭大奧運會的爭議
美國隊“領騎”毋庸置疑 俄、中追趕還內斗
體育雜談篇
世界范圍內賭風似有增長之勢
地區(qū)性運動會的意義
需要更多的體育家
從改革理論上分析競賽出現的問題
從旁觀者角度看05年中國體育幾件事
我國運動成績的“持續(xù)”途徑在那里
研究體育方面問題要找準切入點
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情結
競賽中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的問題
體育體制要不要改革
也談體育組織職員的“公款消費”
運動競賽的殘酷性
世界成功賽事有什么特點
冰雪運動發(fā)展戰(zhàn)略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機制的多樣化
不必要的體育訴訟所得小于所失
世界杯效應
由免去跳水冠軍政協委員職務的思考
冠軍搓澡工是個偶然的典型事件
運動賽事管理要“人性化”
政府控制和配置運動員的優(yōu)劣勢
舉國體制該不該進行改革
多哈亞運會給廣州市帶來壓力
淺談運動員做商業(yè)廣告
體育運動組織需要政府指引
中國舉辦運動會成“風尚”
運動員應處理好賽前應激過程
運動會降低成本需在非競賽方面下工夫
金牌意識
中國武術與功夫的區(qū)別
中國體育經紀人問題多 舉國體制也有優(yōu)點
國家應該多關注奉獻體育事業(yè)的人
體育產業(yè)依然依靠政府 市場化還有待時日
從運動員傷病情況 談一談中國的體育保險
跆拳道滑坡我有責 基礎普及速度慢
湯淼受傷再給教練敲警鐘 訓練科學才是正途
“紅樓夢中人”海選不適合選運動員
不理解大師杯男女比賽為什么拆開
中國足球為什么是捧不起的劉阿斗
波蘭球迷以德抱怨 球迷應享受比賽
十字路口面臨抉擇 中國女排最缺啥
亞錦賽男女排慘敗 千萬別失去信心
火箭不該處罰姚明 明星應向他學習
多哈亞運會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體育人才新體制探索 “學訓合一”可行可贊
中國女排要想明年發(fā)威 冬訓很關鍵
大力推廣全民健身 實現奧林匹克化健康人生
國際體育組織是“人治”組織還是“法制”
不是產原料的國家就是興奮劑生產國
讓奧林匹克純粹一點拒絕過度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