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祖文教授序.
Preface of H.M.Swartz
Prefaceof J.R.Pilbrow
Preface of Yu.D.Tsvetkov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歷史的回眸
1.2 EMB的研究對象
1.3 EMR實際應用的局限性及其彌補辦法
1.4 EMR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2章 電子磁共振基本原理
2.1 電子磁共振現(xiàn)象的簡單描述
2.2 磁共振現(xiàn)象的持續(xù)和體系中能量的遷徙
2.3 電子、核的磁矩和角動量矩之間的關系
2.4 角動量矩的量子化
2.5 磁場的單位
2.6 磁偶極矩
2.7 磁能量與狀態(tài)
2.8 磁偶極子與電磁輻射的相互作用
2.9 自旋體系的表征
參考文獻
更進一步的參考讀物
第3章 偶極子間的磁相互作用與各向同性的超精細分裂
3.1 偶極子間的磁相互作用
3.2 超精細互作用的理化探討
3.3 角動量與能量算符
3.4 一個未偶電子與一個磁性核的體系
3.5 具有各向同性超精細結構的EMR波譜
3.6 自由基EMR波普遇到的其他問題
參考文獻
更進一步的參考讀物
第4章 超精細耦合常數(shù)與偶電子的概率分布
4.1 自由基超精細耦合常數(shù)的計算
4.2 其軛體系產生超精細分裂的機理
4.3 其他非質子核的超精細分裂
4.4 甲基上質子的超精細分裂和超共軛效應
參考文獻
更進一步的參考讀物
第5章 Lande因子與g張量理論
5.1 Lande因子
5.2 在有規(guī)取向體系中的g張量
5.3 在無規(guī)取向體系中的g張量
參考文獻
更進一步的參考讀物
第6章 各向異性的超精細互作用與A張量理論
6.1 各向異性超精細互作用的起源
6.2 超精細矩陣的確定和解析
6.3 實例演示
6.4 超精細耦合張量與自由基的結構
6.5 g張量和A張量組合的各向異性性
6.6 無規(guī)取向體系中A張量的各向異性性
參考文獻
更進一步的參考讀物
第7章 零場分裂與波譜的精細結構
7.1 零場分裂的起源
7.2 Kramer定理
7.3 兩個電子互作用的自旋Hamilton算符
7.4 三重態(tài)分子體系
7.5 無規(guī)取向的三重態(tài)體系
7.6 雙基
參考文獻
更進一步的參考讀物
第8章 弛豫時間,線型、線寬理論和動力學現(xiàn)象
8.1 自旋弛豫的一般模型
8.2 自旋弛豫的Bloch模型
……
第9章 氣相中的順磁粒子和無機自由基
第10章 過渡旋元素離子及其配合物的電子磁共振波譜
第11章 譜儀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術
第12章 雙共振波譜
第13章 脈沖激發(fā)的電子磁共振波譜
第14章 電子磁共振成像
第15章 固體催化劑及其催化體系中的電子磁共振波譜
第16章 電子磁共振在醫(yī)學和生物學中的應用
第17章 電子磁共振相關領域中的應用簡介
第18章 便攜式專用型EMR譜儀的開發(fā)與應用
附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