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1.1 福建省第四紀研究的歷史及問題
1.2 研究思路與方法
1.3 技術路線
第二章 福建省漳州自然地理及地質概況
2.1 福建漳州自然地理概況
2.1.1 氣候
2.1.2 植被
2.1.3 水系
2.1.4 海灣
2.2 地貌
2.3 地質概況
2.3.1 地層
2.3.2 構造
第三章 福建省漳州第四紀地層
3.1 第四紀地層的劃分原則
3.1.1 沉積相
3.1.2 新老地層的接觸關系
3.1.3 海進海退沉積旋回
3.1.4 氣候地層
3.1.5 指相化石標志
3.1.6 年代測定
3.1.7 對比
3.2 區(qū)域第四紀地層劃分
3.2.1 更新統(tǒng)下部(2.48~0.73 Ma)
3.2.2 更新統(tǒng)中部(0.73~0.12 Ma)
3.2.3 更新統(tǒng)上部(120~12 ka)
3.2.4 全新統(tǒng)(<11 ka)
3.3 漳州第四紀地層系統(tǒng)
3.3.1 代表性鉆孔剖面巖性描述
3.3.2 鉆孔巖石地層學劃分與特征
3.3.3 淺層地震剖面地震波組特征
3.3.5 粒度分析與層面劃分
3.3.6 生物地層劃分與特征
第四章 福建省漳州第四紀地層時空格架
4.1 第四紀年代地層格架
4.2 第四紀巖石地層格架
4.2.1 全新統(tǒng)長樂組上部(3.8 ka或1.3 ka以來)
4.2.2 全新統(tǒng)長樂組下部(3.8 ka~11.8 ka)
4.2.3 更新統(tǒng)上部東山組(15.5 ka~29.0 ka)
4.2.4 更新統(tǒng)上部龍海組(47.0 ka~80.0 ka)
4.3 第四紀層序地層劃分及其特征
4.3.1 龍海組層序(sq3)
4.3.2 東山組層序(sq3)
4.3.3 長樂組層序(sq3)
4.4 第四系綜合柱狀圖
4.4.1 全新統(tǒng)長樂組上部
4.4.2 全新統(tǒng)長樂組中部
4.4.3 全新統(tǒng)長樂組下部
4.4.4 更新統(tǒng)上部東山組
4.4.5 更新統(tǒng)上部龍海組
4.4.6 殘積土
4.4.7 強風化層和中風化層
第五章 漳州全新世以來的沉積環(huán)境變化
5.1 沉積物粒度反映的環(huán)境變化特征
5.1.1 粒度分布曲線
5.1.2 粒度參數
5.2 鉆孔硅藻、有孔蟲反映的沉積環(huán)境特征
5.2.1 鉆孔硅藻分析
5.2.2 鉆孔有孔蟲分析
5.3 孢粉記錄的氣候、植被變化特征
5.3.1 孢粉類型
5.3.2 孢粉組合帶特征
5.3.3 孢粉反映的全新世氣候、植被演化
第六章 福建漳州活動斷層特征與盆地演化
6.1 漳州活動構造分布特征
6.1.1 北西向斷裂
6.1.2 北東向斷裂
6.2 漳州盆地的形成與演化
6.2.1 漳州盆地的形成
6.2.2 漳州盆地的演化
第七章 福建東部沿海城市更新世晚期以來的環(huán)境變化以及對全球變化的響應
7.1 更新世晚期以來的沉積結構特征
7.2 更新世以來的海平面變化
7.2.1 更新世晚期
7.2.2 全新世
第八章 主要成果與認識
8.3 晚更新世以來的氣候變化
8.3.1 第一階段
8.3.2 第二階段
8.3.3 第三階段
8.3.4 第四階段
8.3.5 第五階段
致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