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攝影的基本特性的意義,在于對攝影基本規(guī)律的掌握??梢詮囊韵聨c來認識攝影的科學紀實性的內涵:首先,攝影必須借助于科學技術才得以實行。它包括攝影工具(照相機、攝影鏡頭、光源等)和攝影材料(各種不同載體的感光材料、化學物品等)。這些工具和材料都是科學技術的結晶。攝影還必須運用科學的程序和方法去記錄現(xiàn)實、還原現(xiàn)實影像。在科學原理的指導下,科學的操作技術同時貫穿在攝影的整個過程中。其次,攝影的對象,必須是具有一定的外在形態(tài)、客觀存在著的實際物體。這些物體必須處在照相機取景位置所及的同一時空內,并且能為照相機和感光材料的能力所及。也就是說,攝影者面前必須有一個具體的客觀對象作為被反映物。沒有這一具體對象,攝影者將無法憑空制造一個影像來。在攝影實踐中,攝影者是不能單純地表現(xiàn)諸如思想、理論、意念、記憶等這類無形的東西,攝影者的主觀世界必須依附于具體存在的客觀世界的對象才能得以表達。再次,從拍攝者、拍攝工具與被拍攝對象這三者關系來說,它們必須是處在同一時空當中,此即攝影的“時間、空間、對象三位一體原則”。攝影者必須親臨現(xiàn)場、親眼目睹,他是事物或者事件的一個目擊者、見證人。在此意義上,攝影者是照片情景的親身經歷者。最后,從攝影的結果來看,出現(xiàn)在攝影作品上的影像,具有高度的真實——它只是實物兩度平面的縮小、放大或者原大,即照片影像與其同一視域中的實際物體在外觀形態(tài)上幾乎完全一致,只要是出現(xiàn)在攝影鏡頭視域范圍內拍攝者目所能及的景物,都可以毫無遺漏地記錄在照片上。這是其他造型藝術所無法企及的。攝影的科學紀實性,賦予它對對象逼真再現(xiàn)的能力。這種能力,也賦予了它特別的逼真性、客觀性、見證性。而正是這些能力,使得攝影能夠很快地進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