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夔州詩疏論》在充分尊重杜甫“詩圣”地位的基礎上,立足人性本真,緊扣杜甫的“詩人之心”和“詩人之性”,通過心理解讀和作品解構,客觀完整地展現(xiàn)了在價值取向與現(xiàn)實背離之后陷于自我沖突之中的杜甫晚年的心路歷程和詩歌風貌,對于研究和把握杜甫的夔州詩作將有很大的裨益。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人稱“詩圣”,一生寫詩1400多首。他的詩歌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因而被稱為“詩史”。夔州時期是杜甫一生創(chuàng)作最為旺盛的時期,許多重要作品皆出于此時。“致君堯舜”政治理想的破滅,安史之亂造成的巨大社會危害,使得詩人晚年回歸到遠禍全身的人生本位,走上了為農自給的道路;而在精神層面上,他卻依舊保持著兼濟的志向。杜甫夔州時期的作品內容豐富,或描寫瑣細營生之事,或抒發(fā)老病孤獨情懷,或回顧個人坎坷,或尋求心靈慰藉,對自我的關注和對生命的關切成為他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