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面孔會突然顯得陌生,不信找個身邊熟悉的人,直直看著他的臉,會不會有許多特征從來沒留意?剛剛還在熱烈地聊天,一轉身能講得出他的發(fā)型衣著嗎?也許這個人并不像想的那么熟悉,經常碰到卻不是真的了解。當然,這并不影響下一次你大老遠就認出他,準確地喊出他的名字。報社里都是碼字的高手,那么還可以做個試驗,死死盯著報紙上的標題大字,只要時間足夠長,這個字會變得莫名其妙。就像我們用電腦寫東西久了,很多字見了認識,在電腦上也敲得出來,偏偏就是寫不出來。這是模糊思維在起作用,它可以讓我們快速分辨判斷一些東西,而不需要了解對象的全部信息,它可以讓我們簡潔地直奔主題,而不需要重復那些繁雜無味的過程,它可以讓我們把有限的智力和精力放在喜歡的事物上,而不需要活得那么累。因此,我們可以享受駕駛的樂趣而不必知道發(fā)動機是怎么工作的,可以享受即時移動通訊而不必知道數據是如何發(fā)送傳輸的,可以享受網絡的服務而不必知道軟件是如何設計的。因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吃一份炒雞蛋而不必知道老母雞是如何下蛋的,也不必認識餐館的那個炒蛋師傅,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地看一份報紙而不必知道它是如何采編制作的,也不必認識報社的那些碼字工人。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簡單,但有一個前提,前面講的那些前提都是存在的。比如你呼吸正常而空氣不正常,你的車行駛正常而旁邊的車不正常,你視力正常而面前的事情不正常,問題就變得復雜了。再比如,你以為是熟人對方卻不認得你,你以為點的是炒雞蛋端上來的卻是“紙餡包子”,你以為在讀一條新聞卻被流言虛驚一場,問題就復雜得超出了常規(guī)思維和個人掌控。寫稿編稿要是純粹的技術活,反而簡單多了,可惜不是。報紙改版要是就改改版式版面,反而簡單多了,可惜不是。要是買個現成的軟件,報紙就變成數字報,反而簡單多了,可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