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前50年的歷史是如此輝煌奪目。今天的北大人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精神?由北大新聞和傳播學院師生采訪編撰的《大愛有行》一書,讓我們看到,北大人的責任意識依然如故,不敢有絲毫懈怠。只不過,這種一脈相承的精神,在保持自由思想的基礎上,更多地轉為日常的生活倫理,滿腔的思想熱情化作了具體而微的行動。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為中華文化奔走呼號的儒者湯一介,發(fā)明激光照排技術的“當代畢昇”王選,與王選相濡以沫、默默奉獻的陳堃銶,畢業(yè)后志愿進藏的胡春華,以婦女權益人口出生率為己任的郭建梅,守護中國江河生態(tài)的汪永晨,牢守“為社會再多做一些”理念的“慈善詩人”黃怒波,以回報母校為宗旨的“83”、“87”基金,休學從戎保家國的大學生士兵高明,身殘志堅獻身公益的桑蘭,還有實踐平民教育的北大“平民學?!?,以及山鷹社、愛心社等學生自發(fā)成立的公益社團……一個個響亮而熟悉的名字給社會留下的絕不是空泛無物的口號,而是對北大110年來所凝聚與傳承精神的集中體認。2008年,對于所有的北大人來說,必將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年份。這一年,北京大學將迎來她110周歲的生日;這一年,北京將舉辦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一年,是蔡元培先生誕辰140周年;這一年,還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個周年。盛典如此密集,可謂前所未見。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北大人的社會責任,連同萬丈的歷史豪情,必將再一次水乳交融,釋放出更加絢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