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物的活動,任何事件的進展,都是在特定時間內進行的,我們的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也總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化。所以人生各事都牽系著時間問題,都關系著年、月、目、時的記錄問題,有了時間年月的記錄,可備我們日后的考察和回顧。 歷史人物的事跡以及歷史上發(fā)生的任何事件,都不能游離于時間之外,也無不是在特定的時間條件下發(fā)生、發(fā)展的。因此,要閱讀、研究歷史上的人物、事件,要進行史學研究,沒有時間概念,沒有年代學的知識,那是很困難?;閱讀、研究專題史事,如政治史、經濟史、文學史、史學史、教育史、軍事史,等等,沒有年代學的知識也都是困難的。 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流傳的古典書籍浩如煙海,時間長,記載多。歷史上紀年方法各自有異,歷朝的歷法不盡相同,干支甲子反復循環(huán),年號王位變化更替,特別是古代的紀年使用中歷(即農歷),對今天來說存在著中歷與西歷的對照、換算問題;研究元史、西北邊疆史、中西交通史、伊斯蘭教史,等等,還會遇到紀年方法和中西歷法都不相同的回歷。可見我國歷史上的紀年是較復雜的,如果不了解、不掌握,會遇到很大阻礙和困難。因此,我們需要對以上所說的問題,有一個全面了解,取得一定的規(guī)律性知識,這種知識我們稱之為歷史年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