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政治格局的急劇變化和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發(fā)展,特別是后冷戰(zhàn)時期國際社會發(fā)生的一系列沖突和事件,引發(fā)了人們站在一個新的起點、從一些新的視角進一步觀察、探討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的興趣。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濟一體化和政治多極化的步伐,世界正朝著文化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國際文化交往達到了空前的規(guī)模和水平。在這些跨國界的文化交流中,除了以民間的形式展開外,很大一部分是在國家政府指導下開展的文化外交,這種新型外交逐漸成為當代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由于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日益走向國際交流舞臺的中心,國家文化軟實力成為大國競相角逐的對象,國家文化利益成為各國外交工作的重要宗旨和目標,從而使國家的外交活動領域得以大大拓展,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政治、經濟、科技和軍事領域,而深入到文化領域中。本書導論部分主要介紹了選題的緣由、意義,并回顧國內外有關文化外交研究的文獻和學術成果,提出了本文的結構安排及研究方法與路徑。本書正文共分為八章。第一章為“文化、外交與文化外交”,主要探討了國際政治視野中文化與文明的范疇,并通過對有關“外交”定義和內涵的探討,導出了文化外交的概念界定。什么是文化以及在哪個層次上運用這一概念,是涉足這一研究領域首先會遇到的問題。廣義的文化包括了人類在一定歷史時期內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包括物質層面、制度層面、行為層面及心理精神層面四個方面的內容。狹義的文化則專指人類精神活動過程及其相關的精神成果。本書主要偏重于從中義上理解,即把文化視為一種包含制度層面、行為層面和精神層面的精神產物,并進而分析文化外交的概念與范疇,即“主權國家以維護本國文化利益及實現國家對外文化戰(zhàn)略目標為目的,在一定的對外文化政策指導下,借助包括文化手段在內的一切和平手段來進行的外交活動?!钡诙聻椤叭蚧c民族性:價值觀取向”,力圖通過國際文化關系研究中四種價值取向的辨析,探索作為一個中國的文化外交研究者應持的文化價值觀取向。在是否承認各種文化的差異性問題上,筆者持選擇性認同普世價值觀基礎上的“文化多元主義”立場;在關于“文明沖突論”與“文明融合論”的論爭中,筆者傾向于認同“文明沖突伴隨于文明合作為主的世界潮流”之觀念。第三至五章主要從歷史的角度,探討了文化外交所展現的三種不同形態(tài):文化是外交的背景、文化是外交的手段、文化是外交的目標。第三章是“文化:外交的背景——文化與外交的原始理解”,主要從民族傳統文化、政治文化、文化的民族性、意識形態(tài)等四個方面,分析了作為外交背景的“文化”對外交決策、戰(zhàn)略、風格、政策模式的深刻影響。這個階段,人們只是剛剛開始認識到文化對外交的影響,但也僅僅是把文化視為外交的背景,文化本身是不參與外交活動的,因此也就沒有獨立的文化外交可言。第四章是“文化:外交的手段——文化與外交的傳統理解”。隨著新國力觀的演變和“文化軟實力”理論的成熟,文化作為國家外交的“第四手段”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在這個階段,人們把“文化外交”定義為“以文化傳播、交流與溝通為內容所展開的外交”,是主權國家利用文化手段達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對外戰(zhàn)略意圖的一種外交活動。這是從傳統的“外交”概念自然引申出的關于“文化外交”的定義。在這種文化外交中,文化只是可替代性(可為經濟、科技或軍事等因素所取代)的工具,因此說只具有策略或技術上的意義,還談不上文化外交戰(zhàn)略。第五章是“文化:外交的目標——文化與外交的現代理解”,這是文化外交的最高境界。如果重新審視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利益,就會發(fā)現文化利益也是國家整體利益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文化安全也是國家安全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應該從維護國家文化利益與文化安全的角度,重新定義全球化時代“文化外交”的概念。只有把文化看待為至上的國家利益本身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文化成為了一國外交政策制定的決定因素之一,那么文化才不僅參與了外交活動,而且文化成為了外交訴求的目標——不只是文化為外交政策服務,相反,在一定意義上外交要為文化服務,文化也成了其他外交手段(如政治手段、經濟手段、科技手段等)的服務對象。這時,可以說,外交與文化是互為目的與手段。這才是完全意義上的文化外交。本書第六章、第七章探討了中國國家文化安全、國家文化利益與中國外交的關系問題,對新時期中國文化外交進行了若干思考。作為中國學者研究文化外交問題,不能不研究中國文化與中國外交的關系。第六章著重分析了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發(fā)展趨勢下,中國國家的文化利益之所在,主要從民族文化身份認同、主流價值體系、文化產業(yè)利益和文化發(fā)展活力等方面進行了闡述。而在全球化凸現了國家文化安全問題的背景下,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國家文化安全面臨的挑戰(zhàn)。為了維護中國的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第七章嘗試著提出了新形勢下與之對應的文化外交戰(zhàn)略:依托中國傳統文化,以創(chuàng)新為動力,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影響力,實施“文化走出去”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進行對外傳播機制改革,樹立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整合現有的文化外交力量和資源,構筑科學的文化外交決策、執(zhí)行體系。第八章是中國文化外交的實踐篇,即“中國文化外交的個案分析”。筆者選取了當前中國文化外交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個熱點案例,即“中法文化年”的開展、孔子學院的興建、“‘中國制造’的危機公關”,對它們進行了剖析和探討,力圖從中總結出對改進文化外交工作有所裨益的建議。文化外交問題,在外交學領域是一個既十分重要又難度較大的課題,在國內學術研究中還處于起步階段。本書只是在文化外交研究領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唯愿能對文化外交理論體系的構建和中國文化外交事業(yè)的開拓創(chuàng)新作出一些有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