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規(guī)刑法刑法謙抑性研究

刑法謙抑性研究

刑法謙抑性研究

定 價:¥32.00

作 者: 熊永明,胡祥福
出版社: 群眾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刑法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1438952 出版時間: 2007-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48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刑法機能的發(fā)揮總是有限的,一方面,依靠刑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犯罪;另一方面,刑法并不適用于所有的違法行為,而只能慎重、限制地適用于必要的范圍內(nèi),這便產(chǎn)生了刑法謙抑性問題。刑法謙抑性可全方位適用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實踐以及刑事理論研究,它不僅是一個刑法理念問題,更是一種廣泛的刑事政策運動。在構建和諧社會,提倡保障人權,強調(diào)刑事和解的時代背景下,深入、全面研究刑法謙抑性問題無疑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作者簡介

  熊永明,1969年3月1日出生,江西進賢人。1997年7月畢業(yè)于中南政法學院(現(xiàn)為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法律學系,獲法學碩士學位;2005年6月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1997年始在南昌大學法學院(先后有法律學系、政法學院、法學院的數(shù)度易名)任教,先后任講師(1998年)、副教授(2003年)、碩士生導師(2003年)、教授(2009年)。現(xiàn)為南昌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刑法教研室主任。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二、社會兼職江西省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江西省黨風廉政建設研究中心暨南昌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江西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檢察官學院井岡山分院兼職教授,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刑事科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三、學術成果現(xiàn)主要從事刑法學和犯罪學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近年來,先后主持、參與司法部、中國法學會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獲江西省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2次,江西省高校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2次,江西省高校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1次,2009年獲南昌大學教師授課競賽二等獎。在《中國刑事法雜志》《法學論壇》《刑事法評論》《河北法學》《法學雜志》《刑法評論》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撰寫《偽造文書罪初論》《刑法謙抑性研究》等著作數(shù)部。

圖書目錄

前言/1
上篇
祖國高于一切/3
中國牌知識分子/12
理論狂人/20
我們無罪/46
關于候補中年知識分子的報告/75
一個成功者的自述/95
中篇
論觀念之變革/111
挑戰(zhàn)與機會/137
日本的危機感/166
孔雀西南飛/192
孫超現(xiàn)象/234
如果沒有馬云/281
因為杭州有你/301
感天動地寧波幫/306
下篇
成年人的童話/323
皇帝說親/335
永恒的誘惑/342
畫外音/386
蝶中蝶/411
二十世紀最后一個才子/419
拼圖鐵凝/424
附篇
爸爸/435
富翁/441
后記/444
第一章 刑法謙抑性的淵源考察
第一節(jié) 中國刑法謙抑性思想擷英
一、奴隸社會刑法謙抑性思想體現(xiàn)
二、封建社會刑法謙抑性思想體現(xiàn)
三、近代社會刑法謙抑性思想體現(xiàn)
第二節(jié) 外國刑法謙抑性理念的變遷
一、啟蒙時期刑法的謙抑理念
二、古典學派刑法的謙抑理念
三、近代學派刑法的謙抑理念
四、現(xiàn)代刑法的謙抑理念
第三節(jié) 刑法謙抑性理論的形成
一、刑法謙抑性理論的提出
二、刑法謙抑性理論的展開
第二章 刑法謙抑性的基礎分析
第一節(jié) 概念梳理
一、理論爭鳴
二、本書觀點
第二節(jié) 基本內(nèi)涵
一、學界分歧
二、本書態(tài)度
第三節(jié) 理論定位
一、觀點聚訟
二、本書主張
第四節(jié) 理念相容
一、刑法謙抑性與罪刑法定原則之間的相容性
二、刑法謙抑性與罪刑均衡原則之間的相容性
三、刑法謙抑性與法益保護原則之間的相容性
四、刑法謙抑性與責任主義原則之問的相容性
第三章 刑法謙抑性的國際浪潮
第一節(jié) 大陸法系國家的刑法謙抑性浪潮
一、德國狀況
二、意大利狀況
三、法國狀況
四、韓國狀況
五、其他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qū)狀況
第二節(jié) 英美法系國家的刑法謙抑性浪潮
一、英國狀況
二、美國狀況
三、其他英美法系國家和地區(qū)狀況
第三節(jié) 國際范圍內(nèi)的刑法謙抑性浪潮
一、刑事司法運動
二、國際公約的規(guī)定
第四章 刑法謙抑性的根據(jù)論證
第一節(jié) 哲學根據(jù)
一、認識論
二、人的價值理論
三、辯證法理論
第二節(jié) 憲政根據(jù)
一、憲政內(nèi)涵解讀
二、刑法謙抑性的憲政審視
第三節(jié) 經(jīng)濟學根據(jù)
一、經(jīng)濟分析法學理論
二、經(jīng)濟學根據(jù)的展開
第四節(jié) 刑法學根據(jù)
一、刑法的地位
二、刑法的法益保護機能
三、刑法的負面性
四、刑罰的有限性
第五節(jié) 犯罪學根據(jù)
一、犯罪的功能
二、犯罪的成因
三、犯罪發(fā)生的規(guī)律性
第六節(jié) 刑事政策根據(jù)
一、刑事政策理論
二、刑事政策的謙抑性解讀
第五章 刑法謙抑性的內(nèi)容貫徹
第一節(jié) 立法貫徹
一、刑法總論部分
二、刑法分論部分
第二節(jié) 司法解釋貫徹
一、犯罪數(shù)額的限定
二、犯罪情節(jié)的限定
三、犯罪后果的限定
第三節(jié) 刑事理論貫徹
一、犯罪本質理論
二、犯罪構成要件理論
三、行為理論
四、因果關系理論
五、新過失論理論
六、刑事違法性理論
七、期待可能性理論
八、教育刑理論
第六章 刑法謙抑性的內(nèi)容背離
第一節(jié) 立法背離
一、罪名的設立
二、親告罪的范圍
三、死刑的規(guī)定
四、法定刑的配置
第二節(jié) 司法解釋背離
一、處罰范圍過寬
二、處罰程度偏重
第三節(jié) 刑事理論背離
一、罪名的設立
二、構成要件的修改
三、新型問題的處置
第七章 刑法謙抑性的實現(xiàn)途徑
第一節(jié) 非犯罪化
一、理論分析
二、非犯罪化的方式
三、犯罪化與非犯罪化
第二節(jié) 非刑罰化
一、理論分析
二、非刑罰化的方式
三、刑罰化與非刑罰化
第三節(jié) 輕刑化
一、理論分析
二、輕刑化的方式
三、輕刑化與重刑化
第八章 刑法謙抑性的實現(xiàn)制約
第一節(jié) 重刑文化觀
一、重刑文化觀的流變及評析
二、重刑文化觀對刑法謙抑性的制約
第二節(jié) 國家本位觀
一、國家本位的含義
二、國家本位對刑法謙抑性實現(xiàn)的制約
第三節(jié) 刑法工具觀
一、法律工具主義
二、刑法工具主義
三、刑法工具觀對刑法謙抑性實現(xiàn)的制約
第四節(jié) 一元社會結構模式
一、從一元社會結構到二元社會結構
二、一元社會結構模式對刑法謙抑性的制約
第九章 刑法謙抑性與和諧社會理論
第一節(jié) 和諧社會的理論
一、和諧社會的概念和特征
二、和諧社會理論的法理學根據(jù)
第二節(jié) 刑法謙抑性與和諧社會理論的契合
一、價值理念上的契合
二、內(nèi)涵上的契合
三、刑事介入上的契合
第十章 刑法謙抑性與刑法的信仰
第一節(jié) 刑法信仰的解讀
一、法律信仰
二、從刑法的公眾認同到刑法的信仰
第二節(jié) 刑法謙抑性與刑法信仰的契合
一、刑法信仰的前提
二、刑法謙抑與刑法信仰的契合
第三節(jié) 刑法信仰的塑造
一、法律信仰的塑造
二、刑法信仰的塑造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