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論
1.1 研究背景:中國憲法學的法解釋學轉向
1.2 研究目的與研究范圍:基本權利規(guī)范分析框架的建立
1.3 研究方法
1.3.1 法解釋學方法
1.3.1.1 憲法學的自我觀察與異觀察
1.3.1.2 憲法社會學、憲法史學、憲法哲學以及政治學的問題視角和基本任務
1.3.1.3 政治學、憲法社會學等與憲法解釋學的關聯(lián)
1.3.1.4 憲法學的規(guī)范性
1.3.2 比較解釋方法
1.3.2.1 比較解釋的世界潮流
1.3.2.2 比較方法vs.法解釋學方法
1.3.2.3 功能主義vs.結構主義
1.3.3 案例實證方法
1.4 內容概要
2 “基本權利—國家義務”的對應關系
2.1 “權利—義務”的對應關系
2.2 基本權利與國家義務的性質
2.2.1 基本權利:“主觀權利”還是“客觀法”
2.2.2 國家義務:“憲法義務”還是“政治義務”
2.2.3 基本權利的生成過程理論
2.3 憲法文本之規(guī)定
2.3.1 西方憲法之規(guī)定
2.3.2 社會主義憲法之規(guī)定
2.4 原理
2.4.1 國家—社會二元論及其變遷
2.4.2 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與社會關系學說
2.5 “基本權利—國家義務”對應關系的松動
2.5.1 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理論
2.5.2 國家行為理論
2.6“ 基本權利—國家義務”對應關系的堅持
3 基本權利規(guī)范分析框架的革新
4 基本權利的防御權功能與國家的消極義務
5 基本權利的受益權功能與國家的給付義務
6 基本權利的客觀價值秩序功能與國家的保護義務
7 基本權利的構成、限制、競合與沖突
附錄 政治理論對憲法解釋的影響及其限度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