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書通過豐富、翔實的史料,反映了上海不同時期,尤其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化出版業(yè)的興旺與繁榮。不只是一條文化街的成長,而是通過這條街的歷史流程,豎起了中國新文化運動挺拔數(shù)十年的早程碑。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文化街云集了國內最有影響的出版機構,如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開明書店等,特別是三聯(lián)書店的前身:生活書店是1932年7月成立的革命出版機構,于1934年9月1日從桃源坊遷至福州路384弄;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分別成立于1936年和1935年,店址雖不在福州路,但都委托福州路436號《大公報》(上海版)代辦部作為他們的代銷機構;1948年三店聯(lián)合成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簡稱“三聯(lián)書店”)。1949年7月,中共中央《關于三聯(lián)書店今后工作方針的指示》確認,“三聯(lián)書店與新華書店一樣,是黨領導下的書店”,“過去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及香港起過巨大的革命出版事業(yè)主要負責者的作用?!薄斑@個書店的工作人員,如鄒韜奮同志等,做了寶貴的工作?!北炯瘴恼?,主要是有關文藝社團史料,三四十年代發(fā)生在上海文化出版界的幾宗事件,以及對文化界人士的回憶等。作者大多是當事人或親歷親聞者,因而內容真實感人,可以見到那時文壇的風雨,老一輩文化人的風貌,有許多值得后人紀念和學習的地方。本書內容是20世紀20至40年代活躍在上海的文學巨匠以及知名文人如魯迅、俞平伯、郁達夫等人與出版有關的一些逸文趣事,頗具可讀性。 本書史料豐富、翔實,反映了上海上個世紀20-40年代文化出版業(yè)的興旺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