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與唐代詩人研究,歷來謎團重重,分歧多多。從大的方面來講,諸如對“盛唐氣象”的認識問題,對唐詩時代的分期問題,對唐代詩人思想意識、精神氣質的把握問題等等,至今能統(tǒng)一者少,頡頏者多。至于微觀方面,如李白的出生地問題、劉禹錫《陋室銘》問題、元稹與鶯鶯的關系問題、薛濤的身世問題、寒山子的生卒年問題等等,也是各執(zhí)一端,議論紛紜。由于本書系“文化中國:永恒的話題”叢書之一部,被定位于“面向中等文化以上的廣大讀者群”,在寫作過程中便只能著眼于主題的闡發(fā)與凸顯,對學術上的爭議不好過多糾纏,一般取大多數認可的意見為準;有時也取了少數人的觀點,甚至就執(zhí)自己的獨立看法。對有重大分歧處,在個別時候或作詳細探討——這是為了加強與深化主題的需要,如對《竹枝詞》的討論;更多的時候則是一筆帶過甚或不作說明——這是為了避免沖談主題,如對杜甫屬盛唐還是中唐問題、李商隱與宋氏三姊妹問題、武則天是首創(chuàng)還是首廢糊名制問題,都不是簡單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