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貢布里希(sir E.H.Gombrich)(1909—2001),生于維也納,并在維也納大學攻讀美術史。1936年移居英國,進入沃爾堡大學。曾任牛津大學斯萊德美術講座教授,倫敦大學藝術史教授,哈佛、康奈爾等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并于1972年被英王授封勛爵。主要學術著作有《藝術的故事》、《理想與偶像》、《象征的圖像》、《木馬沉思錄》等。貢布里希善于以簡明曉暢的語言來表達嚴肅的題目,以便初入門者能輕松學習。譯者簡介:范景中,1951年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1979年人浙江美術學院攻讀藝術理論研究生,獲碩士學位。先后任《美術譯叢》和《新美術》主編、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圖書館館長、出版社總編等職。范景中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美術史的研究工作,著重于把美術史的研究與人文科學研究相結合。出版的論著有:《法國象征主義畫家摩羅》、《古希臘雕刻》、《圖像與觀念》、《柳如是集》、《美術史的形狀》等。主要譯著存《藝術的故事》、《藝術與錯覺》、《通過知識獲得解放:波普爾論文集》、《藝術與科學》、《藝術與人文科學:貢布里希論文集》、《希臘藝術手冊》、《圖像與眼睛》等。楊成凱筆名林夕,1941年生,山東招遠市人。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系,獲碩士學位。1981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任至研究員。學術活動范圍廣泛,在語言學理論、漢語語法、文學藝術、目錄版本、古籍整理等領域都有著述發(fā)表。尤為傾心中國古文獻整理和研究,現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漢語語法理論研究》,其他論著見有關專業(yè)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