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最擅長的題材是他親身參加過的普法戰(zhàn)爭、長達十年的小職員生涯和青少年時代在諾曼底故鄉(xiāng)的生活,這三種環(huán)境為他的短篇小說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題材。這些作品歌頌了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表現了農村的習俗和世態(tài),真實地反映了小職員的單調刻板的生活。它們在藝術上各有特色、并不雷同,猶如寶石上的各個校面,共同折射出燦爛的光芒。小說里沒有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也沒有刀光劍影的搏斗,然而它通過妓女羊脂球被迫向敵人獻身的遭遇,刻畫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別是勾勒了有產者們?yōu)榱怂嚼活櫭褡遄饑赖某髳鹤炷槨Q蛑蜃宰鹱詮?、不甘屈服,表現了愛國主義的凜然正氣,結果卻被那些偽善的同胞推入火坑。他們?yōu)榱似仁寡蛑蚓头?,個個巧舌如簧、軟硬兼施,就連道貌岸然的修女也沉瀣一氣。莫泊桑以真實的細節(jié)、精練的語言和爐火純青的技巧,使這篇小說構成了一幅戰(zhàn)爭時期法國的社會圖景。作品中的善與惡時時形成不露痕跡的對照,使讀者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戰(zhàn)爭的憎恨、對人民的同情和對所謂上等人的蔑視,因而不愧為在思想性和藝術性兩方面都堪稱楷模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