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武,男,博士生導師, 1949年生于武漢市, 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先后讀完本科、碩士生、博士生,獲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4年起在武漢大學哲學系任教,1993年破格晉升教授,1995年評為博士生導師?,F同時擔任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1995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李維武教授長期以來從事中國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形成了在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探索中國哲學的歷史、現狀與未來的治學特點,既對先秦兩漢哲學有過認真探討,更對20世紀中國哲學作了深入鉆研,特別對20世紀中國哲學本體論問題和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復觀思想作了開拓性的研究與闡釋。著有《中國哲學史綱》、《20世紀中國哲學本體論問題》、《中國傳統(tǒng)科學方法的嬗變》(與何萍合著)、《現代新儒家學案·徐復觀學案》、《呂不韋評傳》、《王充與中國文化》、《徐復觀學術思想評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論》(與何萍合著)、;編有《中國人文精神之闡揚—————— 徐復觀新儒學論著輯要》、《徐復觀與中國文化》、《徐復觀文集》五卷本:發(fā)表論文百余篇。近年來的主要論文有《儒學生存形態(tài)的歷史形成與未來轉化》、《全球化與現代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義》、《牟宗三對“存在”問題的探尋與未來中國哲學的發(fā)展》、《徐復觀對中國道德精神的闡釋》、《徐復觀對中國藝術精神的闡釋》、《徐復觀對中國史學精神的闡釋》、《徐復觀對現代化和現代性的反思》、《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結合之路》、《1919:李大釗的思想足跡》、《鄧小平的思維方式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智慧》《大學人文教育的失落與復興》等。近年來,李維武教授正力圖從文化哲學、道家思想、近代長江流域文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等不同視域,來進一步拓展、深化20世紀中國哲學研究。他還提出“以哲學史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方法,強調關注20世紀中國歷史文化運動所提出的具有哲學意味的重大問題,指導博士生和碩士生開展包括西化思潮、女性主義、教育哲學、土家族思想現代化轉型等在內的以哲學史為中心的20世紀中國思想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