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問題和方法l
一、問題的重要性/1
二、法律的本質及其分析方法/4
三.揭示法律本質理論發(fā)展邏輯的方法/9
四、本文的理論目標和結構安排/13
第一章 前蘇聯法律本質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17
一、前蘇聯20世紀30年代末期以前的法律本質觀點/l 7
二、法律的階級本質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34
三、“全民法”時期的法律本質理論/53
四、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與法律本質理論的新變化/71
五、前蘇聯法律本質理論變遷的基本特點/76
第二章 接受與建構: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法律本質理論/90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法理學的建構與對蘇聯的全面學習/90
二、對法律的階級本質理論之全面接受/102
三、法律的階級性與繼承性問題的爭論/117
四、法律的階級意志性與政策的階級意志性問題的討論/l 3l
五、法律的階級本質理論之歷史反思/l 39
第三章質疑與超越:法律的階級性與社會性/164
一、改革開放與中國法律本質理論的拓展/165
二、對法律的階級本質理論的質疑/176
三、法律的階級性與社會性之學術爭論/l 87
四、法律本質的多層次理論之表述/199
五、法律的階級性與社會性之關系的理性解讀/208
第四章深化與發(fā)展:法與法律的關系理論/215
一、深化法律本質理論的新路徑/216
二、法與法律的關系之學術紛爭/228
三、法與法律的關系之系統(tǒng)闡發(fā)/237
四、法與法律:正義性、階級性與物質制約性之統(tǒng)一機理/247
五、法律本質理論與回到馬克思/261
第五章 法律本質理論發(fā)展的社會機理/278
一、法律本質理論與經濟體制的轉型/279
二、法律本質理論與社會結構的轉化/294
三、法律本質理論與法權觀念的變化/303
四、法律本質理論與治國方式的轉變/3Il
主要參考文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