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馮學與中國文化
“圣賢之后”的人生追尋——《新世訓》的倫理學意義與功能
論馮友蘭晚年的政治意識
馮友蘭文化觀解讀
《新事論》的民族文化情結
心誠則靈:三論中國學者的中國氣派——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大校務活動考略
新時期馮友蘭先生的元哲學觀初探
馮友蘭先生是當代貴和哲學的一面旗幟
論馮友蘭清代學術史觀
中國哲學的魅力——讀三聯書店版馮友蘭先生“貞元六書”
經學時代下的清代學術觀——讀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札記
“馮友蘭哲學”與“張東蓀哲學”
馮友蘭哲學史著作中的美學思想述評
二 馮學的治學方法
馮友蘭唯物史觀哲學方法論述評
馮友蘭與中國哲學的言道方式
接著芝生師的“舊邦新命”繼續(xù)講——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
當代哲學家的方法論反省——六種當代中國哲學創(chuàng)造轉化代表性型態(tài)的分析
試析馮友蘭之“辨名析理”
馮友蘭的治學精神與“百家爭鳴”——評1957年中國哲學史討論
《新世訓》與道家哲學
“我的書怎么是無所謂呢?”
建筑增加“不能算是學校對于社會之成績”
三 馮學與哲學的現代化
“天人合一”與對稱哲學——從馮友蘭中西哲學觀看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方向
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理性化詮釋——論馮友蘭先生《新世訓》的現代價值
試論馮友蘭新理學對舊理學的超越
關于中哲史之“合法性”與“危機”問題——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一百一十周年
中國哲學精神的詮釋與重建——從哲學史的角度看《新原道》的理論價值與內在限制
馮友蘭與新實在論:在思維中重建經驗
“以哲學代宗教”:馮友蘭的宗教觀
試析中國哲學的“新統(tǒng)”
馮友蘭“天地境界說”與馬斯洛“自我實現論”比較研究
可說的與不可說的——馮友蘭與維特根斯坦美學的一種比較研究
宗教、科學和思維
中國哲學的第三次大綜合
論馮友蘭的晚期道家觀
對胡適和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內容解讀的比較研究
四 馮學的境界論
馮友蘭境界說的方法論評析
天地境界和高峰體驗的比較和會通
尋求你的虛曠的世界——天地境界與瓦爾登湖
馮友蘭的天地境界說——兼論王國維的藝術境界
通天地與任自然——天地境界與自然境界中的和道德行為之比較
五 《馮學通訊》摘錄
口述歷史同樣需要嚴謹和規(guī)范——從何兆武先生《上學記》中所引的兩句詩說起
給古人少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