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視閾與當代文學敘事研究》一書,是我教學與平時閱讀的點滴積累,其中的一些論文先后在《文藝研究》、《東方叢刊》、《長江學術》、《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從一字一句寫起,由一磚一瓦壘起,不經意間已屋宇卓然,如今有機會付梓,于本人了卻一段心結。拙作的選題,出自一個簡單的想法,從小處入筆,融入現(xiàn)實中自我對周遭生活的性別體驗,并將這一份體驗帶人文學的閱讀評析中,印證我所理解的文學敘事與性別之問的關聯(lián)性。所以,行文沒有特別的邏輯結構,避開一些宏大的思想,文本解讀篇目構成全書的主體內容。寫作中果真也衍生出一些原來并未思考過的問題,寫出了一點對女人、性別話題的感悟與理解,對性別差異性、性別文化有了進一步體認。寫作過程中,常常會陷入困惑,我以為,人類恒久以來所形成的文學藝術總體上應是中性的,就是說它包含著男/女智慧藝術思維的結晶,很難硬性地將其區(qū)分開,但是,男/女的性別視閾確實又會影響到他觀察描述的視點、方式、語言,只是人們習而不察地將男性的話語方式想當然地認為代表人類本身,那么作為被文化給定為“第二性”的女人,“她”有沒有自己的“聲音”?對于從事女性主義文學研究的人來說,這是其理論的基點,是常識;對于之外的人來說,這不是常識而可能近乎謬誤了。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工作其實是具有啟蒙意義的,對自我啟蒙,并有可能影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