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規(guī)刑法刑事法治視野中的民意分析

刑事法治視野中的民意分析

刑事法治視野中的民意分析

定 價:¥28.00

作 者: 周振杰 著
出版社: 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
叢編項: 博士文庫
標 簽: 法學理論

ISBN: 9787802471283 出版時間: 2008-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27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刑事法治視野中的民意分析》分為“導論:刑事法治與民意”、“上篇:民意與刑事法治之一般理論”、“中篇:民意與刑事法治之特別理論”、”下篇:善待、引導民意之閘題反思與對策”以及“ 結(jié)論” 五個部分。導論部分首先對刑事法治進行了界定,以立法為線索對其外延進行了粗略地勾勒,介紹了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上篇意從宏觀方面分析民意對于刑事法治皓竹值、功能以及可能存在的消極作用。中篇從刑事政策、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厘州罰執(zhí)行不同的角度,對民意與刑事法治具體方面的關系進行了分析。下篇則從現(xiàn)有問題出發(fā),就如何更好地在刑事法治中善待、引導民意提出了對策建議。基于上述,結(jié)論部分指出,民意的存在不但是客觀的,更是有益的?!缎淌路ㄖ我曇爸械拿褚夥治觥坊貞诵淌路ㄖ伪旧淼撵o與動、橫與縱相結(jié)合的關系一性、能動性、狀態(tài)性、情境性和過程性特征,不僅探究了民意對于維系國家政權(quán)、社會防衛(wèi)并人權(quán)保障效用上的重大價值,而且從構(gòu)建和完善“以人為本”的真正刑事法治的“法治本源”意義上對民意進行了宏觀論述。

作者簡介

  周振杰,男,1976年生于江蘇省贛榆縣。1998年7月,畢業(yè)于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2005年7月,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法學碩士學位。2008年7月,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法學博士學位。2007年獲荷蘭烏特勒之大學博士獎學金,赴該校作短期訪學,同年10月,受聘于日本早稻田大學,任助理研究員。研究成果:《死刑的全球考察》(合譯)、《理論犯罪學》(合譯),參與撰寫著作數(shù)部,獨立、合作在《中國法學》、《環(huán)球法律評論》、《中國刑事法雜志》、《人民檢察》、《人民司法》、《刑事法前沿》、《中國公共政策分析》等刊物上發(fā)表中、英文文章20余篇,其中《美國反商業(yè)賄賂的經(jīng)驗與啟示》一文,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對策信息研究三等獎。

圖書目錄

導論刑事法治與民意
一、研究視角之選擇
二、刑事法治之邊界
三、刑事法治與民意
上篇 民意與刑事法治之一般理論
第一章 民意的基本理論問題
一、民意的概念
(一)回顧與界定
(二)對比與分析
二、民意的分類
(一)主流民意與非主流民意
(二)抽象民意與具體民意
(三)直接民意與間接民意
(四)積極民意與消極民意
三、民意的形成
(一)形成的基礎
(二)形成的階段
(三)表達的途徑
四、民意的特征
(一)民意的易變化性
(二)民意的可引導性
(三)民意的相對決定性
第二章 民意對刑事法治的價值
一、有助于轉(zhuǎn)化刑事法治的基本理念
(一)刑事法治的基本理念
(二)基本理念轉(zhuǎn)化的具體實現(xiàn)
二、有助于平衡刑事法治的雙重功能
(一)刑事法治的雙重功能
(二)雙重功能平衡目標的實現(xiàn)
三、提供有關認定之參考系數(shù)
(一)適法期待可能性的認定
(二)顯著事實的認定
第三章 民意對刑事法治的功能
一、民情征表功能
(一)征表的基礎
(二)征表的內(nèi)容
(三)征表的特點
二、權(quán)力監(jiān)督功能
(一)監(jiān)督的基礎
(二)監(jiān)督的特征
(三)監(jiān)督的體現(xiàn)
三、溝通、交流功能
(一)溝通、交流的方向
(二)溝通、交流的價值
(三)溝通、交流的體現(xiàn)
第四章 民意對刑事法治的消極作用
一、消極作用的體現(xiàn)
(一)可能誤導刑事決策
(二)可能導致司法誤判
(三)可能影響刑事改革
二、消極作用的誘因
(一)主觀誘因
(二)客觀誘因
中篇 民意與刑事法治之特別理論
第五章 民意與刑事政策
一、民意與刑事政策的制定
(一)民意與刑事政策問題的發(fā)現(xiàn)
(二)民意與刑事政策方案的確定
二、民意與刑事政策的執(zhí)行
(一)民意與刑事政策的權(quán)威
(二)民意與政策的執(zhí)行環(huán)境
三、民意與刑事政策的評估
(一)民意:輔助的對比參數(shù)
(二)民意:獨立的評估標準-
第六章 民意與刑事立法
一、民意與民眾對刑事法律的信仰
(一)培養(yǎng)刑事法律信仰的意義
(二)民眾對刑事法律信仰的形成
二、民意與刑事法網(wǎng)的構(gòu)建
(一)刑事法網(wǎng)的構(gòu)建原理
(二)民意影響的具體體現(xiàn)
三、民意與刑事制裁的設置
(一)民意影響的多重基礎
(二)民意影響的具體體現(xiàn)
第七章 民意與刑事司法
一、量刑能否考慮民意的決定因素:罪刑法定
(一)相對罪刑法定
(二)多元量刑情節(jié)
二、量刑應否考慮民意的價值判斷:量刑目的
(一)量刑目的的選擇
(二)民意與量刑目的
三、量刑如何考慮民意的途徑思考:量刑程序
(一)公眾關注的焦點
(二)量刑程序的模式
第八章 民意與刑罰執(zhí)行
一、刑罰執(zhí)行的符號蘊涵
(一)刑罰執(zhí)行與符號傳播
(二)符號傳播的多重內(nèi)涵
二、傳播結(jié)果與制約因素
三、民意對刑罰執(zhí)行的影響
(一)民意對執(zhí)行過程的影響
(二)民意與傳播途徑的選擇
下篇 善待、引導民意之問題反思與對策
第九章 決策機關在尊重民意問題上的瑕疵檢視
一、傾聽民意方面
二、回應民意方面
三、順應民意方面
四、引導民意方面
第十章 進一步尊重、善待民意之對策建議
一、主觀方面
(一)改善普法效果
(二)注重個案引導
二、客觀方面
(一)公眾參與機制
(二)信息公開機制
(三)交流反饋機制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