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有效市場假說(EMN)、公司價值理論、信息含量學派的觀點為理論基礎,圍繞市盈率以及市盈率相關的每股盈余和市場價值進行了一系列理論闡述和實證檢驗。以市盈率為起點,將會計信息與權益價值的理論模型相聯系,從分析公司價值模型和會計信息在這些模型中的作用開始,引申到盈余質量和投資回報相關內容上。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信號模型、案例分析、經驗數據分析。試圖對市盈率、盈余質量以及公司價值內涵和相互關系進行深入地詮釋,并通過中國A股上市公司實際數據進行驗證。本書主要包括七部分:導論討論本書的選題由來以及研究意義,并對相關概念進行了解釋。第一章對相關的理論進行了闡述,包括有效市場假說,法瑪的判定半強勢和強勢市場的劃分,以及財務理論的發(fā)展,行為財務學的興起,信號模型。因為會計盈余的核算涉及計量問題,因此對有關會計計量的理論以及公允價值也進行了總結。會計的計量觀認為會計應當用來計量價值,在理論上,這種觀點認為,資產應該以公允價值列示,利潤應該在凈資產的基礎上公允和真實的計量經濟成果。在這種方式下,一個組織的歷史表現為一定期間的存量(被準確計量的價值的存量)和相關的流量(如準確計量的價值變化或利潤等流量指標)。一旦市場結構與完美市場的極致狀態(tài)不符,準確定義價值的概念也就不存在。而會計的信息觀,即認為會計是用來提供信息的,認為會計是使用估價語言和代數式來達到傳遞信息的目的。本書對會計的信息觀、計量觀、契約觀進行了一個回顧。探討了不同角度下,對會計盈余質量的影響。公司價值理論的回顧,可以使我們對公司價值的本質有更深入的認識。隨后對常見估價方法從時間、空間、行為三個維度進行了概括,并把行為財務的定價方法納入進來,對各種估價方法進行了一個總結。第二章是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一個綜述。第三章討論市盈率指標,計算方式和影響市盈率的主要因素,以及盈余質量的分析、盈余質量如何衡量和如何評價。第四章使用信息經濟學對盈余質量和公司價值進行了一個闡述??偨Y會計盈余和股價波動的研究方法。第五章首先對相對估價法,尤其PE方法的使用,應注意的問題展開敘述,然后對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進行了案例分析和統計分析。第六章對市盈率和盈余質量以及股票回報方面做了實證檢驗,包括市盈率和盈余質量的相關性檢驗,市盈率對股東回報的影響,盈余質量和股東回報的相關性,盈余價值相關性的檢驗。采用方法包括聚類分析、相關性分析和多元回歸。最后是對本書的一個回顧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