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市場是全國的龍頭市場,是全國許多經濟區(qū)域心目中的樣板市場。義烏市場是怎么起動的?義烏10幾萬的經商大軍,是怎么從泥腿變成經商人才的?琳瑯滿目的小商品是怎么組織起來的?……中國市場名城義烏,她的一舉一動,都會引人關注、探索、借鑒。本書內容有三個部份,其中的兩個部份《千里龍駒》與《中國第一市場探秘》其內容都是義烏市場培育階段的寫真。本書還有一個重要部份,即《玉觀音》長篇小說。這部小說脫稿于黨的“十四大”前5個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國雖有義烏小商品、武漢漢正街,溫州橋頭紐扣等等市場的崛起,但計劃體制的凍土,還未曾化解,率先開放市場的區(qū)域,雖然已跨越了計劃的雷池,飽覽了市場經濟的春光,但在計劃體制下,還似一張無形的網,以計劃的雷池為界,一邊為社會主義的草,一邊為資本主義的寶,你要草還是要寶?窮怕了的懷稠縣50萬民眾,在“玉觀音”南姑縣長的帶領下,一場“脫貧無罪,發(fā)展有理”的認知,迅速在懷稠得到深入。但固守計劃觀念的人眾也自然成了市場經濟深入的障礙!一場以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解讀在《玉觀音》這一作品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