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災害及其防治汶川地震的啟示:災害倫理學

汶川地震的啟示:災害倫理學

汶川地震的啟示:災害倫理學

定 價:¥38.00

作 者: 劉雪松,王曉瓊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災害及其防治

ISBN: 9787030232885 出版時間: 2009-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之后,牽動了億萬國人的心,這次大地震所反映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倫理精神與生命關懷感動了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F(xiàn)代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再也不是單純的自然性破壞事件,人類社會對待自然的生態(tài)和諧、對于災害的有效預防、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災后積極的人道關懷與恢復補助對災害的破壞作用都將起到積極防御的效果。災害中所生發(fā)的抗災精神使人們的倫理責任、道德意識再度經(jīng)歷洗禮,從災害中倫理道德的框架下重新審視自己?!躲氪ǖ卣鸬膯⑹荆簽暮惱韺W》作為國內(nèi)一部研究災害倫理學的理論性著作,通過對于現(xiàn)代災害特點的研究系統(tǒng)地論述了災害中所體現(xiàn)的倫理道德關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結合此次汶川大地震中發(fā)生的感人至深的道德事跡,對于災害中所出現(xiàn)的優(yōu)先逃生、無罪免責、心理損害與倫理創(chuàng)傷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細致的分析與研究,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對于災害中出現(xiàn)的優(yōu)罪愧疚、無罪愧疚、良心安置提出了新的解決辦法,在現(xiàn)時的背景下對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災害倫理文化提出了新的設想?!躲氪ǖ卣鸬膯⑹荆簽暮惱韺W》適合應用倫理學專業(yè)的學習和教研人員、災害知識普及的社會機構和團體、專業(yè)救助人員、災害管理人員、對災害關注的廣大社會人群、需要災害心理學知識的人員、想了解逃生避害知識的人閱讀。

作者簡介

  劉雪松LiuXuesong(1942-),號白石居士,筆名野草、野馬。興寧人。上世紀60年代初畢業(yè)于師范學校,后進修、自學完大專中文課程,參加過新聞大專函授學習。曾在教育界服務多年,任了幾年校長。80年代在珠海工商部門工作。90年代初進入新聞界,曾任《珠海青年報》、《中國改革報》、《中國縣域經(jīng)濟報》責編、記者等。主要著作有:《雪松作品全集》(包括長篇小說、中篇小說、散文、詩詞等共13卷),書法繪畫攝影集《雪松藝術》。主編《全能詞典》1部。撰有回憶錄《影子》,專題著作《作家談寫作》、《漫談高考作文》,通訊報告《曾經(jīng)吶喊》。90年代曾獲“中國桂冠詩人”稱號。作品曾獲全國性獎項。曾先后應邀到西江大學、暨南大學等校作專題講座,到珠海、陽江等地講授寫作知識。已自己建立《樰松大眾文學》網(wǎng)站。

圖書目錄

導言
第1章 災害倫理的基本要素
1.1 何為災害倫理
1.1.1 作為災害學分支的災害倫理學
1.1.2 作為應用倫理學分支的災害倫理學
1.2  災害倫理的基本要素
1.2.1 災害倫理學研究的對象和內(nèi)容
1.2.2 災害倫理學的研究方法
1.2.3 災害倫理學的基本原則
1.2.4 災害倫理學的體系層次
1.2.5 災害倫理學的多維面相
1.3  災害倫理學與其他倫理學的關系
1.3.1 災害倫理與日常倫理的關系
1.3.2 災害倫理與底線倫理的關系
1.3.3 災害倫理與生態(tài)倫理的關系
1.3.4 災害倫理與角色美德的關系
1.3.5 災害倫理與制度倫理的關系
第2章 災害的存在論(基本)規(guī)定
2.1  災害:自然的偶性斷裂性及不可避免性
2.2  人為與自然:災害的屬人性
2.2.1 人類農(nóng)業(yè)活動對自然災害形成的影響
2.2.2 工業(yè)化與城市化造成的人為的災害急劇,并且損失巨大
2.3  順時與抗爭:人面對災害的尷尬抉擇
第3章 災害的類型學分析
3.1 自然的災害與人為的災害:致災因子的復雜性
3.2 原發(fā)災害與誘發(fā)災害:災害的系統(tǒng)性及連續(xù)性
3.3 未知災害和已知災害:人類認識災害能力的發(fā)展
3.4 不可抗拒災害與可抗災害:應對災害自然科學技術的進步
3.5 犧牲、危害、損失:人類的自然災害認知模式的變化
3.5.1 災害一犧牲的認知模式
3.5.2 災害一危害的認知模式
3.5.3 災害一損失的認知模式
第4章 人與自然災害之間的自然倫理關系
4.1  倫理學的價值延伸: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反思與修正
4.1.1 自然災害與人類中心主義
4.1.2 理性與人類中心主義的形成與發(fā)展
4.1.3 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反思與修正
4.1.4 災害倫理學對人類中心主義批判的深化
4.2  社會制度的倫理責任:生態(tài)學與馬克思主義
4.2.1 資本主義制度與生態(tài)危機:生態(tài)學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
4.2.2 對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的人和自然倫理關系的反思
4.3  科學技術的道德規(guī)范:技術理性批判與工程倫理學
4.3.1 災害與技術理性批判
4.3.2 工程技術與倫理:災害倫理與工程倫理
第5章 災害發(fā)生時的人倫關系
5.1 災害中的倫理關懷:優(yōu)先原則的確定
5.1.1 責任人??優(yōu)先示范原則
5.1.2 老人、婦女、兒童優(yōu)先保護原則
5.1.3 生命安全優(yōu)先原則
5.1.4 整體利益優(yōu)先部分利益原則
5.2 災害中行為的特殊性:無罪免責原則的確定
5.3 災害中的倫理特殊性:心理損害與倫理創(chuàng)傷
5.3.1 心理損害
5.3.2 災害中的倫理創(chuàng)傷
第6章 減災、防災、救災中的人倫關系
6.1 生命與財產(chǎn):誰為第一性
6.2 國家、集體、個人利益:沖突中的痛苦抉擇
6.2.1 什么是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
6.2.2 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
6.3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群體的責任和倫理關系
6.3.1 管理群體與受災群體的關系
6.3.2 援救群體與受災群體的關系
6.3.3 社會群體與受災群體的關系
6.3.4 受災群體自身的關系
6.4 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從災害共同體走向責任共同體和倫理共同體
6.4.1 災害共同體的形成
6.4.2 責任共同體的構建
6.4.3 倫理共同體的融構
6.4.4 加強共同體建設的制度性思考
第7章 災后的生命關懷與倫理補償
第8章 災害倫理與災害文化
第9章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災害倫理實踐及其示范意義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