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的主旨秉承自宋以來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忠君愛國思想,熱情謳歌岳飛及其岳家將的盡忠抗敵,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痛斥秦檜等權奸投降賣國、殘害忠良的無恥行徑。集中體現(xiàn)這一思想精華的,就是岳飛這一形象。岳飛勇武過人,智謀卓越,忠孝節(jié)義,精忠報國,是個理想化的人物。為了一個“忠”字,他可以置戰(zhàn)場勝敗于不顧,置身家性命于度外,慷慨就義,別無怨言。這一點,正是千百年來令千千萬萬讀者感動的所在。但在今天看來,如此一味地忠孝節(jié)義,實在包涵了太多的“愚忠”的內容,令人嘆惜!小說的作者錢彩、金豐認為,寫歷史小說“事事皆虛則過誕妄”,“事事皆實則失于平庸”,應該“實者虛之,虛者實之”,才能吸引讀者。正是這種虛實結合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使得作者得以放手的使用說唱文學、戲曲、傳說中的各種可用的材料,敷衍出許多精彩的情節(jié),如“槍挑小梁王”、“岳母刺字”、“高寵挑滑車”、“梁紅玉擊鼓戰(zhàn)金山”、“王佐斷臂”、“牛皋扯旨”等,都是膾炙人口的故事。小說的人物描寫,據(jù)金豐的序所說,突出了“岳飛之忠,秦檜之奸,兀術之橫”,確實有所體現(xiàn)。但是,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牛皋的形象。他剛直憨厚,勇猛魯莽,是個李逵式的草莽英雄;而他又總是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是個福將。這一獨具特色的人物,深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