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青銅文化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我國青銅文化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在青銅器上大量鑄刻銘文(通稱“金文”),到目前為止,已知先秦有銘文的青銅器有一萬余件,無銘文的青銅器大概十倍于這個數(shù)字。學術研究當以目錄為先,金文研究也不例外,王國維治金文,先作《宋代金文著錄表》和《國朝金文著錄表》(兩表作于1914年5月和8月,后皆收入《王忠殷公遺書》)。在《宋表.序言》中,他為《著錄表》所定原則是“器以類聚,名從主人”,“惟《博古》所圖錢鏡,《嘯堂》所集古印”不取。這些原則規(guī)定了《著錄表》的排列次序、有銘銅器的定名辦法以及收器的范圍?!秶怼返摹堵岳吩疲骸按吮硭鶕?jù)諸家之書,以摹原器拓本者為限,其僅錄釋文或雖摹原文而變其行款大小者,皆不采錄”,“其偽器及疑似之器則別附于后”,進一步規(guī)定了收器取舍的原則。《國朝表》收器4295件,除去漢以后器726件和偽及疑偽之器402件,實得先秦有銘青銅器3167件。王氏的兩《表》為金文著錄表創(chuàng)通了體例,積累了基礎數(shù)據(jù),得到研讀金文諸學者的認可,郭沫若在《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序》中說:“處理數(shù)據(jù)之方法,則以得力于王國維氏之著書者為最多;其《金文著錄表》與《說文諧聲譜》二書,余于述作時實未嘗須臾離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