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食藥同源”。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攝入的食物,既是營養(yǎng)品,也是保健品,甚至是“藥品”。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孫思邈曾經說過:“安身之本,必須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古希臘著名醫(yī)生,歐洲醫(yī)學奠基人,被尊為醫(y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也說過:“你的食物就是你的醫(yī)藥!”可見,食物不僅蘊含著各種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更具有治療疾病、延緩衰老的作用。要想使食物對疾病的治療起到積極作用,就要懂得什么疾病選擇什么食物。例如,我們日常食用的南瓜中所含的成分可促進人體胰島素的分泌,有治療糖尿病的功效;香蕉具有滋陰潤腸的功效,對便秘患者有很好的療效;生姜具有辛散發(fā)汗、解表散寒的功效,對風寒感冒患者有很好的療效,等等。其實,對于這種功效,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就深刻地認識到了食物與健康的關系?!饵S帝內經》上說:“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边@就是古人對食物的性味所歸納出的規(guī)律。因此,對于不同疾病患者,所選擇的食物應當有所不同。如“肝色青,宜食甘,可選擇粳米、牛肉、棗等食物。心色赤,宜食酸,可選擇小豆、狗肉、李子、韭菜等食物。肺色白,宜食苦,可選擇麥、羊肉、杏等食物”。除此以外,對于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季節(jié),所選擇的食物也應當有所區(qū)別。比如,春天宜吃清炒竹筍、果仁排骨、蓮子豬肚、泥鰍豆腐等;夏天宜吃砂仁鯽魚、大蒜燒茄、翠皮爆鱔魚;秋天宜吃野果、糙米等養(yǎng)陰食品;冬天宜吃根莖類熱量高的食物??傊?。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季節(jié),所選用的食物應當是不同的。如果所選擇的食物與疾病、人群、季節(jié)不當,那么就違反了科學的飲食之道,人體的營養(yǎng)就會失去平衡,疾病也就會隨之而來:鑒于這個目的,我們編寫了本書。本書分別從飲食與健康、飲食與營養(yǎng)、飲食與保健,飲食與四季等四個部分進行了深入的闡述。本書認為,食物與健康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并且不可回避的問題,必須引起每個家庭每個人的高度重視,人類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已經總結出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及養(yǎng)生學也為此提供了大量寶貴的遺產。而現(xiàn)代醫(yī)學和營養(yǎng)學又對以往的經驗和理論進行了科學系統(tǒng)化的整理和發(fā)展。既然通過食療可以避免打針、吃藥,甚至手術之苦。我們又怎能不以食物為藥、以食療治病呢?只要我們遵照科學的飲食之道,來合理安排我們的膳食,就會起到保健強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