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王學典 給農歷新年注入更多的信仰成分
名家訪談
龔詠梅 歷史學家不應只鉆故紙堆——著名歷史學家伊格爾斯訪談
歷史現(xiàn)場
盂祥才 “文革”中“群眾專政”親歷記
史學沙龍
明清易代論辯
毛佩琦 從明中后期到清前期——中國從先進到落后的歷史考察
張海英 晚明悲劇的啟示
李治亭 清代“大一統(tǒng)”的新觀念
白新良 關于清朝歷史定位的思考
張獻忠 清朝取代明朝是歷史的大退步一基于明清易代的思想文化分析
人物春秋
孫言誠 郭沫若和秦始皇
申曉云 蔣介石與他的外交親信
顧農 魯迅在北洋軍閥教育部
學壇述往
鄒逸麟 “八馬同槽”時代的山東大學歷史系——一個學生的回憶
陳勇 “錢賓四最欣賞的學生”——嚴耕望與錢穆(上)
豐家驊 柳亞子晚年的“牢騷”
宋德金 一名編輯眼中的鄧廣銘先生
歷史評論
胡戟 歷史學應該是社會減災學
李鴻賓 學術大師懸想
公私檔案
王振忠 徽州文書的再發(fā)現(xiàn)(上)
鄭會欣 王云五與1 946年商務房產接收
徐慶全 康生、齊燕銘關于《聊齋志異》版本信跋
李世紅 所謂“運動不實材料”
域外新知
洪霞 二戰(zhàn)后英國的民族關系
讀史偶記
彎弓蕭 條異代不同時——讀羅爾綱《師門五年記·胡適瑣記》
掌故鉤沉
陳仲丹 曾國藩治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