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可說是作者的代表作,是對1989年后西方左翼悲觀的“后社會主義狀況”的一個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批判性反思。南茜·弗雷澤的批判新穎獨特,體現(xiàn)了當代批判理論的最新發(fā)展,受到左翼學術界的交口稱贊。哈佛大學的康乃爾·韋斯特稱:“南茜·弗雷澤是她那代人中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社會哲學家和批判理論家之一?!北緯霸诶碚撋铣?;在政治上具有進步意義”。她的主要論爭對手阿克塞爾·霍耐特也不吝溢美之辭,稱這本論文集“極富革新精神并創(chuàng)造性地致力于‘中斷’傳統(tǒng)的正義爭論”,其觀念可能意味著“‘后社會主義’狀況下對不同群體或個人的一視同仁?!彼^“后社會主義狀況”,弗雷澤特指80年代以后、尤其是蘇東劇變后西方社會主義左派的分裂狀況。堅持經濟社會“再分配”方案的“社會左派”和堅持多元文化主義“承認”訴求的“文化左派”二者互不相容,彼此爭斗,造成了社會主義左派隊伍的四分五裂。弗雷澤拋棄“解構”的時尚的“后社會主義”,強調捍衛(wèi)綱領性思想的可能性,闡明社會主義后續(xù)方案不能為了支持文化差異而放棄對社會平等的承諾,同時質疑草率地拒絕承認政治,反對把“社會政治”與“身份政治”對立起來。弗雷澤以“二元的”批判方法整合“再分配”和“承認”,建立了一種超越傳統(tǒng)左派的經濟“再分配”訴求,同時超越文化左派的單純爭取身份認同和“承認”的文化訴求,將經濟上的“再分配”和文化上的“承認”結合在一起的新型的社會主義戰(zhàn)略,號召長期相互爭斗的“社會”左派和“文化”左派共同為“經濟上的社會主義”加“文化上的解構”而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