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的體育事業(yè)正在以迅猛的趨勢向前發(fā)展。然而,由于國際國內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體育領域也孳生了一系列不道德和不法的現象,并在不斷地蔓延。在這種情況下,適應體育發(fā)展的客觀需要,立足于當今我國體育的現實,遵循批判繼承和超越創(chuàng)新有機結合的原則,構建當代中國體育倫理與法律規(guī)范已成為理論界的一項偉大使命。體育是適應身體活動(APA)與身體教育(PE)及競技運動(Sport)的復合體,是人類以自身為客體而專門設計,以發(fā)現、發(fā)掘、保持、發(fā)揮和展示自身(個體和集體)潛能的身體活動。體育倫理是指以體育(指身體活動)為中心所形成的各種倫理關系以及協調處理這些關系的倫理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體育倫理是體育法理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體育倫理具有復雜的結構。從要素的視角來看,它是體育倫理意識、體育倫理關系和體育倫理活動的有機統(tǒng)一;從體育倫理主體層次的視角來看,它可以劃分宏觀體育倫理、中觀體育倫理和微觀體育倫理三個層面。體育倫理的功能主要體現在認識與評價、教育與激勵、調節(jié)與整合、超越與創(chuàng)新等方面。當代,中國體育倫理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全球化的浪潮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及蘊涵在其背后的價值觀矛盾和沖突,體育市場化、職業(yè)化所帶來的“黑哨”、“黑球”等不公正的裁決和競爭行為,當代科技發(fā)展所帶來的“興奮劑使用”等違背體育倫與法精神的問題,以及大量體育弱勢群體的存在,都使得當代中國體育倫理與法律的協同構建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和任務。研究視野的確立,是構建當代中國體育倫理(與法理)的首要前提。當代中國倫理構建的視野主要有歷史視野、現實視野和國際視野。所謂歷史視野,是指在當代中國倫理構建的過程中,要批判繼承中國傳統(tǒng)體育倫與法的思想;所謂現實視野,是指當代中國體育倫理的構建必須立足于當代中國體育的現實,反映當代體育發(fā)展對體育倫與法提出的客觀要求;所謂國際視野,是指當代中國體育倫理的構建要吸收和熔鑄奧林匹克的倫與法精神,使之成為當代中國倫理的有機構成。當代中國體育倫理基本原則的構建主要有公正原則、人道原則、貴生原則、環(huán)保原則和奉獻原則:公正是關涉?zhèn)惱砼c法律的最重要概念和領域,公正是指體育主體相互之間的平等、均衡與合理的狀態(tài),它要求“一視同仁”、“得所當得”;人道原則要求在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把人當人看”,而且“使人成為人”,這是體育倫與法的本質要求;貴生原則不僅要求貴重人的“生命”,而且更要貴重人的“生命質量”;環(huán)保原則要求在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走“綠色體育”的道路;奉獻原則要求體育主體切實承擔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并在自己與真理、理想、正義、民族利益、國家和民眾利益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時,勇于犧牲自己的利益直至生命。道德和法律的內在關聯性以及道德與法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要求當代中國體育倫理走道德和法律協同構建的道路。但在具體的構建途徑上要考慮將如下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其一是促進倫理與法律規(guī)范合理分化基礎上的發(fā)展;其二是實現倫理與法律的合理轉化。只有這樣,才能使法律和倫理道德既保持內在契合,又保持外在張力,既有彼此的獨立形式,又有相對的內在聯系;才能建立起法制和德治共同發(fā)揮調控作用的社會治理模式。而由于信任是倫理與法在現代社會的最佳契合點,信任對于溝通、維護相互平等的交互主體間關系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加快政府職能的轉換,重塑政府信用;加強體育市場立法和執(zhí)法,重塑法律信用;增強守法的個體道德使命,重塑個體信用;注重倫理規(guī)范的全面揚棄,重構完整信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