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俗稱是耍筆桿子的,誰寫得好,常被贊譽為筆頭兒厲害,有的甚至可以把筆用作刀槍劍戟,令心虛者膽寒;當然,也有的拿筆溜須拍馬,成了御用幫閑。再一個對作家習以為常的感覺,似乎是寫得一手錦繡文章。卻不一定口才卓然。實非盡然,別的不說,單看曾被許多現(xiàn)代文學史長期蓋棺論定為座次排名前六位的魯(魯迅)郭(郭沫若)茅(茅盾)巴(巴金)老(老舍)曹(曹禺),文采自不必評說,口才幾乎都堪稱演講家。與之相比,倒是文壇的后學晚輩遜色者多,不少作家文采斐然,口才就差強人意了。尤其是或性情木訥或善于私人寫作的,只把自己關在藝術探險的象牙塔里,遠離公共視野,執(zhí)著于筆頭兒,不善社交、辭令。這也足以令人肅然起敬。因為純粹對一個作家來說,他的藝術生命力完全取決于他的筆頭兒,而非口舌之快。《聆聽大家之不朽的文學課》是一本文學演講文集,內中具體收錄了:《聆聽的愉悅》、《喧嘩的時代與作家的定力》、《文學與人生》、《中國當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內在動力》、《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未知結構》、《創(chuàng)作與翻譯》、《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藝術感覺與藝術創(chuàng)造》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