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摩亞爭端與大國外交》主要從大國外交政策和外交關系的角度論述1871—1900年的薩摩亞問題。論文認為,這次殖民爭端,發(fā)生在正處形成中的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以爭奪世界市場為內容,就性質而言,是產生在新經濟條件下的舊式殖民爭奪。所以,該問題的解決既意味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又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論文的結構安排上,采用了三層章節(jié)結構,章下設節(jié),節(jié)下分細目,力求視覺上的清晰感和全文的條理性。全文分七部分: 緒論部分除介紹本題目的學術史和論文的學術構想外,還重點談及作者對殖民擴張問題的一點理論思考。第一章是對1879年之前薩摩亞國際爭端形成過程的概括。第二章論述1880—1884年列強在薩摩亞的外交協(xié)調和本地自治的最后時光。第三章詳述1884—1889年列強為吞并群島而爆發(fā)的外交爭端和第一次薩摩亞危機。第四章涉及“共管”體制的運作與評價,以及大國政策在90年代的大調整。第二次薩摩亞危機和爭端的最終解決,是第五章敘述的中心。結語是對薩摩亞爭端中大國政策、大國關系和論文觀點的總結概括。本論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對國家政策和國際關系中具決定意義的經濟因素給予足夠重視。在研究思路、模式及方法上,仍沿用傳統(tǒng)的考證、歸納、對比、分析與綜合的史學研究模式。在此基礎上,論文還適度引進共時性研究的因素,大量進行比較分析,并補充一些文化內容。另外,本文對各國外交政策進行分析時,還適度采用了地緣政治學、歷史人類學和歷史地理學的一些理論成分。 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認為,本論文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研究空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理論及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