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fā)掘對象事物屬性的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本書提出高等教育屬性具有客觀性、條件性、層次性、多樣性和無限性,同時,也得知商品性,生產性,政治性等都屬于高等教育的屬性。以商品性為例,既然高等教育具有商品性,那么,其商品屬性是客觀存在的,且在實踐層面上展現(xiàn)出來又是有條件的。因此,并不是說高等教育不能商品化,而是看其條件是否成熟,能不能商品化。這可以解釋高等教育商品化為何不能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萌發(fā),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晨曦微露。但是,高等教育的商品化運作。最終取決于該國政府對高等教育商品屬性的選擇與利用。這就可以解釋同樣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有的存在高等教育商品化的現(xiàn)實行為,而有的卻把高等教育當作福利蛋糕。同理,既然高等教育具有多樣化的屬性,在實踐上的展現(xiàn)又取決于政府的選擇,那么,就不難理解在某個時期展現(xiàn)高等教育的政治屬性,在某個時期展現(xiàn)其經濟屬性,在某個時期又展現(xiàn)其文化屬性。不過,政府對教育屬性的選擇,同樣不得違背其條件性,這就可以解釋高等教育商品化的南橘北枳現(xiàn)象。至此,本書得出一種新的視角:宏觀層面的高等教育實踐,源于政府(教育政策)對高等教育屬性的選擇和利用。以此來梳理中美兩國自古至今的高等教育實踐,進一步確證了該種視角的正確性。這種視角有利于深刨各種關于教育產業(yè)化,市場化和商品化的紛爭之源,有利于縷析“政府想給高等教育定什么屬性,它就有什么屬性”的錯誤之處,更有利于找到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突破口。從該種視角出發(fā),通過分橋得知,中國當前應當展現(xiàn)高等教育的商品屬性、生產力屬性和職業(yè)屬性,同時,政治屬性逐漸淡化,文化屬性不斷升溫,育人屬性得以彰顯。將是未來高等教育的走向。本書適合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哲學愛好者,以及所有關心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人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