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shù)據(jù)通信網絡組建與管理網絡設備互連學習指南

網絡設備互連學習指南

網絡設備互連學習指南

定 價:¥39.00

作 者: 高峽,陳智罡,袁宗福 編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計算機網絡實用技術人才培養(yǎng)叢書
標 簽: 網絡配置與管理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241672 出版時間: 2009-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5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網絡設備互連學習指南》詳細介紹了構建園區(qū)網所涉及的交換、路由、安全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將園區(qū)網接入到互聯(lián)網的相關技術。全書由14章組成,包括網絡基礎知識、網絡參考模型、交換機工作原理、VLAN、STP/RSTP、路由基礎、RIP、OSPF、PPP、ACL和交換機端口安全、NAT、WLAN、網絡規(guī)劃與設計、常見網絡故障分析與處理等相關技術。《網絡設備互連學習指南》在每個章節(jié)中不僅對相關技術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而且還介紹了如何部署和配置這些技術,并給出了相應的配置案例。《網絡設備互連學習指南》可與《網絡設備互連實驗指南》配套使用。《網絡設備互連學習指南》可作為網絡設計師、網絡工程師、系統(tǒng)集成工程師以及相關技術人員在實際構建園區(qū)網絡中的技術參考用書。由于《網絡設備互連學習指南》的專業(yè)性、實用性、易讀性,現(xiàn)已被選為銳捷網絡有限公司RCNA(銳捷認證網絡工程師)認證指定教材。

作者簡介

暫缺《網絡設備互連學習指南》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網絡基礎
1.1 計算機網絡基礎
1.1.1 計算機網絡概述
1.1.2 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
1.1.3 網絡傳輸介質
1.1.4 LAN、WAN、WLAN
1.2 計算機網絡模型
1.2.1 OSI參考模型
1.2.2 TCP/IP參考模型
1.2.3 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1.3 重點協(xié)議介紹
1.3.1 IP協(xié)議
1.3.2 端口號
1.3.3 TCP協(xié)議
1.3.4 UDP協(xié)議
1.4 數(shù)制轉換
1.4.1 計算機常用的數(shù)制
1.4.2 數(shù)制之間的轉換
1.5 總結
1.6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交換技術
2.1 以太網
2.1.1 MAC子層和LLC子層
2.1.2 以太網概述
2.1.3 CSMA/CD
2.1.4 以太網幀格式
2.1.5 以太網技術的發(fā)展
2.2 交換基礎
2.2.1 交換機工作原理
2.2.2 幀轉發(fā)方式
2.3 啟動交換機
2.3.1 交換機的端口和指示燈
2.3.2 交換機的訪問方式
2.3.3 使用命令行界面
2.3.4 交換機文件系統(tǒng)的管理
2.3.5 交換機的初始配置
2.4 總結
2.5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虛擬局域網(VLAN)
3.1 VLAN概述
3.1.1 VLAN的概念
3.1.2 VLAN的用途
3.1.3 VLAN的優(yōu)點
3.2 VLAN的定義方法
3.2.1 基于接口的VLAN
3.2.2 基于MAC地址的VLAN
3.2.3 基于網絡層的VLAN
3.2.4 基于IP組播的VLAN
3.3 VLAN的標準
3.3.1 IEEE802.1q
3.3.2 交換機的接口和默認VLAN
3.4 VLAN和Trunk的配置
3.4.1 VLAN的配置
3.4.2 向VLAN內添加接口
3.4.3 配置VLANTrunk
3.4.4 定義Trunk接口的許可VLAN列表
3.5 配置VLAN間的通信
3.5.1 利用路由器實現(xiàn)VLAN間的通信
3.5.2 利用三層交換機實現(xiàn)VLAN間的通信
3.6 VLAN排錯
3.7 總結
3.8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局域網中的冗余鏈路
4.1 冗余拓撲
4.1.1 冗余交換模型
4.1.2 廣播風暴
4.1.3 多幀復制
4.1.4 MAC地址表抖動
4.2 生成樹協(xié)議
4.2.1 生成樹協(xié)議概述
4.2.2 生成樹協(xié)議的工作過程
4.2.3 生成樹協(xié)議的端口狀態(tài)
4.2.4 生成樹拓撲變更
4.3 快速生成樹協(xié)議
4.3.1 快速生成樹協(xié)議概述
4.3.2 RSTP的優(yōu)點
4.3.3 RSTP與STP的兼容性
4.4 STP與RSTP的配置
4.4.1 生成樹協(xié)議的默認參數(shù)
4.4.2 配置STP和RSTP
4.4.3 生成樹配置實例
4.5 以太網端口聚合
4.5.1 端口聚合概述
4.5.2 流量平衡
4.5.3 配置端口聚合
4.5.4 端口聚合配置實例
4.6 總結
4.7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IP協(xié)議及子網規(guī)劃
5.1 網際協(xié)議IP
5.1.1 IP協(xié)議概述
5.1.2 IP包格式
5.1.3 IP地址及其分類
5.1.4 專用IP地址
5.1.5 特殊IP地址
5.2 子網劃分
5.2.1 子網掩碼
5.2.2 劃分子網的方法
5.2.3 VLSM
5.3 IPv6
5.3.1 IPv6概述
5.3.2 IPv6地址
5.3.3 IPv6的特點
5.3.4 IPv6與IPv4的對比
5.4.總結
5.5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路由技術
6.1 路由技術基礎
6.1.1 路由概念
6.1.2 路由選路
6.2 啟動路由器
6.2.1 認識路由器
6.2.2 路由器的訪問方式
6.2.3 路由器加電
6.2.4 使用命令行界面訪問路由器
6.3 靜態(tài)路由、默認路由與浮動路由
6.3.1 靜態(tài)路由配置
6.3.2 默認路由的配置
6.3.3 浮動靜態(tài)路由
6.4 動態(tài)路由協(xié)議基本原理
6.4..1 動態(tài)路由協(xié)議基礎知識
6.4.2 動態(tài)路由協(xié)議的分類
6.4.3 距離矢量路由協(xié)議
6.4.4 鏈路狀態(tài)路由協(xié)議
6.5 靜態(tài)路由和動態(tài)路由的區(qū)別
6.6 有類路由協(xié)議與無類路由協(xié)議
6.6.1 有類路由協(xié)議
6.6.2 無類路由協(xié)議
6.7 總結
6.8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RlP路由協(xié)議
7.1 RIP協(xié)議
7.1.1 RIP的概念
7.1.2 RIP的工作過程及計時器
7.1.3 RIP更新路由表
7.1.4 路由毒化
7.1.5 計數(shù)到無窮大
7.1.6 防止路由環(huán)路
7.2 RIPvl與RIPv2
7.2.1 RIP版本1
7.2.2 RIP版本2
7.3 RIP的配置方法
7.3.1 配置RIP
7.3.2 RIP配置實例
7.3 13配置單播更新和被動接口
7.4 RIP的檢驗與排錯
7.4.1 使用show命令檢驗RIP的配置
7.4.2 使用debug命令進行排錯
7.5 總結
7.6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OSPF路由協(xié)議
8.1 OSPF概念
8.1.1 OSPF優(yōu)勢
8.2 SPF’算法
8.2.1 SPF工作過程
8.2.2 OSPF選舉DR/BDR
8.2.3 鄰居和鄰接關系
8.2.4 OSPF報文類型
8.2.5 OSPF狀態(tài)
8.3 單區(qū)域OSPF配置方法
8.3.1 配置OSPF
8.3.2 驗證OSPF配置
8.4 總結
8.5 思考與練習
第9章 點對點協(xié)議(PPP)
9.1 點對點協(xié)議PPP
9.1.1 PPP協(xié)議簡介
9.1.2 PPP的工作過程
9.1.3 PAP和CHAP認證
9.1.4 配置PPP協(xié)議
9.2 總結
9.3 思考與練習
第10章 園區(qū)網安全
10.1 園區(qū)網安全隱患
10.1.1 園區(qū)網的常見安全隱患
10.1.2 園區(qū)網安全解決方案的整體思路
10.2 交換機端口安全
10.2.1 交換機端口安全概述
10.2.2 端口安全的配置
10.2.3 查看端口安全信息
10.3 訪問控制列表
10.3.1 訪問控制列表概述
10.3.2 ACL工作原理及規(guī)則
10.3.3 ACL的種類
10.3.4 配置ACT
10.4 總結
10.5 思考與練習
第11章 網絡地址轉換(NAT)
11.1 NAT概念
11.1.1 地址空間不足帶來的問題
11.1.2 NAT的用途
11.1.3 NAT術語
11.2 配置NAT
11.2.1 NAT的工作過程
11.2.2 配置NAT
11.3 配置NAPT
11.3.1 NAPT的工作過程
11.3.2 配置NAPT
11.4 驗證和診斷NAT轉換
11.5 NAT的注意事項
11.6 總結
11.7 思考與練習
第12章 無線局域網(WLAN)
12.1 無線技術基礎
12.1.1 WLAN的發(fā)展歷程
12.1.2 WLAN技術分類
12.1.3 WLAN相關組織
12.1.4 WLAN的主要技術
12.1.5 WLAN的傳輸介質
12.1.6 WLAN的技術優(yōu)勢
12.1.7 WLAN的應用
12.2 IEEE802.11
12.2.1 IEEE802.11簡介
12.2.2 IEEE802.11標準
12.2.3 EEE802.11與OSI
12.3 WLAN組件
12.3.1 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
12.3.2 無線網卡
12.3.3 訪問接入點(AP)
12.3.4 天線
12.4 WLAN拓撲
12.4.1 Ad.Hoc模式
12.4.2 Infrastructure模式
12.4.3 漫游
12.5 WLAN安全性
12.5.1 SSID隱藏
12.5.2 MAC地址過濾
12.5.3 WEP
12.5.4 WPA
12.5.5 802.1x
12.5.6 WLAN安全防范措施
12.6 總結
12.7 思考與練習
第13章 網絡規(guī)劃與設計
13.1 網絡層次化結構設計
13.1.1 網絡層次化的設計思路
13.1.2 接入層功能
13.1.3 匯聚層功能
13.1.4 核心層功能
13.1.5 層次化網絡設計模型的優(yōu)點
13.2 設計一個網絡方案
13.2.1 用戶背景描述
13.2.2 需求分析
l3.2.3 設計原則
13.2.4 解決方案設計
13.2.5 網絡方案特點
13.3 總結
13.4 思考與練習
第14章 常見網絡故障分析與處理
14.1 網絡排錯思路
14.2 物理層故障分析與處理
14.2.1 本地故障
14.2.2 線纜故障
14.3 數(shù)據(jù)鏈路層故障分析與處理
14.4 網絡層故障分析與處理
14.5 傳輸層與高層故障分析與處理
14.5.1 協(xié)議故障
14.5.2 配置故障
14.5.3 操作系統(tǒng)故障
14.5.4 蠕蟲病毒
14.6 總結
14.7 思考與練習
附錄A術語表
附錄B銳捷職業(yè)認證體系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