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躁郁癥共處的30年》的主要內容包括:她有時熱情高漲、精力充沛、思如泉涌、瘋狂采購、徹夜狂歡,宛若遨游天際;她有時焦慮恐慌、坐立不安、暴躁易怒、情緒低落、反應遲緩、猶如墮入地獄。在當今這個格外令人浮躁和沉重年代里,患抑郁癥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其流行程度甚至超過了感冒和發(fā)燒。可有趣的是,那些一個個聲稱自己得了抑郁癥而跑進心理診所的來訪者當中,十個中有八個卻根本連一條抑郁癥的診斷標準都夠不上。所以,我心理咨詢工作者常常會打趣地說,自己看了好幾十個“抑郁癥”患者,可連真正的抑郁癥狀都沒有看到。后來,看到了這《我與躁郁癥共處的30年》,才翻了幾頁就被作者生動的描述吸引住了。與書本上僵死的診斷標準和癥狀描述不同,《我與躁郁癥共處的30年》呈現的,是一種完全發(fā)自內心的感悟和體驗,讓一個深受躁狂和抑郁雙重情感障礙折磨的病人靈動地躍然紙上,讓我們可以立體而又直觀地看到一個游走在興奮和低沉邊緣的痛苦靈魂。盡管已經從事了將近五年的心理咨詢和治療工作,其間也接待過形形色色多種來訪者。但是不夸張地說,我是在認真讀完這《我與躁郁癥共處的30年》之后,才真正感到自己理解了什么是躁狂癥,感到自己走進了一個躁狂癥病人的內心。所以,盡管《我與躁郁癥共處的30年》并不涉及過多的專業(yè)知識和臨床技巧,但是我相信它仍然能夠為眾多的心理學臨床工作者帶來很大的幫助和啟迪。因為正如一位心理治療師前輩所說的那樣,對病人的理解遠比技術更加重要?!段遗c躁郁癥共處的30年》作者的語言不但生動而且華美,在閱讀的時候令人賞心悅目?!段遗c躁郁癥共處的30年》作者是一位精神醫(yī)學界國際知名學者,真誠袒露自己從少女時代與抑郁癥糾纏的心路歷程,她所呈現的不僅是學識與才華,還有勇氣和仁愛。